抗战中赢得对手敬佩:被日军“厚葬”的将军
《亮剑》中有一个镜头,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与日军骑兵战至最后一刻,士兵们都阵亡了,只剩下连长一个人,他依然大吼:“骑兵连,冲!”……最终赢得对手尊重,日军军官说,“厚葬这些军人,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这虽是电影镜头,但并非毫无根据。在历史上,就有这么几位将军,与日军死战,最终赢得对手敬佩。
《亮剑》孙德胜剧照
首先是张自忠将军,他是大名鼎鼎的29军军事长官,大刀队的寒光曾让日本鬼子胆战心惊。卢沟桥事变期间,却在天津市长任上背负了沉重的汉奸骂名,以致平津沦陷时,“张逆汉奸”四字充斥当时大小报纸,国人皆欲杀之而后快。后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战场上与敌寇面对面战死殉国的最高级别军事长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所有牺牲军人中军职最高的将军!
张自忠将军像
1940年的枣宜会战之中,张将军率部在宜城南瓜店附近抗击日军,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迎面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
日军排成仪仗队列抬着张将军离开战场。日军在发现到张将军的遗体后亦是倍加尊重,准备厚葬将军遗体。张自忠将军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从喜峰口、芦沟桥,到台儿庄、十里长山,他不止一次让大和魂颤抖。当他最后死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杀死他的人仍然列队向他的遗体敬礼,并像护送自己将军的尸体一样护送他离开战场。
[page]张自忠将军殉国当日(1940年5月16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于16日夜间突袭南瓜店,奋勇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日军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到张自忠遗体。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也在这一天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亲自迎接张将军,“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并亲自扶灵执绋,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
蒋介石祭奠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我们听的足够多了。杨将军被叛徒出卖,弹尽粮绝战死之后,日军对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和顽强颇感惶惑:杨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以来,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他究竟怎么生存?为解疑惑,他们剖开了杨将军的胃,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杨靖宇将军像
随后,日军命令厚葬这位勇士。伪蒙江县警察、伪官吏接到命令后,找到县城最有名望的蔡木匠和贾木匠,一夜之间雕刻好了杨靖宇的头颅,并用榆木做了一个八尺长、一尺多宽的碑,请县里写毛笔字最好的李咸阳老先生执笔,正面大字楷书“杨靖宇之墓”,背面署名“岸古隆一郎”,边款小字为“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伪街公所准备了上等寿材,又请来一位日本僧人。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古隆一郎3月5日亲自出场,在蒙江县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搭建起祭祀灵棚,为杨靖宇主祭安葬。安葬仪式按日本习俗,在木碑前横拉着两头细中间粗的草绳,上面挂着白色的纸条,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礼拜念经。
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程斌;杨靖宇警卫排长张秀峰;伪排长赵廷;跟随程斌叛变的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历史会将他们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