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战密史:日军中一支靠笔打仗的特殊部队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全国实施“文化界总动员”,组成“笔部队”,为侵华进行全面鼓吹。

抗战影视剧照

七七事变之后第4天,日本首相近卫文麿(音“抹”)便召集各新闻通讯社代表“恳谈”,希望他们全面“协力”侵华战争。7月13日,近卫文麿又召集日本几家著名杂志社的代表,向他们提出配合战争的要求。日本军部在全军设置了报道部,在军报道部的组织下,日本各报纸和新闻社派遣了大量随军记者进入中国战场。同时,一大批记者和作家、画家乃至诗人、音乐家等,也都被日军征调到前线从事宣传报道。在整个战争期间,曾经前往战地的日军陆、海军报道班员总数至今不明,但据日本统计,报道班员仅阵亡、失踪人员即超过250人。

抗战影视剧照

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队伍的重要一翼,军部给“笔部队”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美化侵略战争,为前方日军和后方国民“打气”。“笔部队”热衷于采访“英雄士兵”,大写特写“皇军”的英勇。《东京每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向井敏明、野田岩刀劈百人的经过,极大地“长了皇军威风”。穷凶极恶的日本兽兵在日本国内成为“英雄”,可见“笔部队”的报道起了多么恶劣的作用。

日本还有一批携笔从戎的士兵作家,也在竭力美化战争。最著名的人物是火野苇平。1937年火野苇平携笔应征,被编入第十八师团。他一手挥笔,一手操枪,炮制了一系列侵华文学作品。他以《士兵三部曲》获得了“朝日新闻文化奖”“福冈日日新闻奖”,日本军部表彰他为“国民英雄”。战后,他被列为头号“文化战犯”。

日本投降后,1946年1月,美国占领军最高司令部发布了追究战争责任的文件,规定被追究者包括“通过文笔、言论,积极鼓吹好战的国家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是,这种清算和追究最终不了了之。

抗战回忆录: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终于有大衣穿

作为当年八路军中的一名司号员,强勇老人吹响过无数次进攻的号角。但,老人最难忘的,就是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战斗。

那一仗下来,“缴获的军大衣够全师每人一件。”强勇说,第二天蒋介石就给朱德、彭德怀发来贺电:“二十五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平型关战役资料图

平型关是山西东北部与河北毗邻的古长城的重要隘口,地势险要。此时的强勇是115师主攻团686团团部司号员。9月24日,部队急行军前往平型关。雨下得太大,一路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洪。14岁的强勇害怕被洪水冲走,过山沟时都要使劲拽住马尾巴。

“埋伏好不久,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车队就沿着公路向平型关开来。车队一眼望不到头。汽车和马匹挤满了整个谷底。团长一声令下,司号长和我吹响了冲锋号,战斗就打响了。”

战斗经验丰富的鬼子清醒过来后,迅速依托汽车、山丘、尸体等为掩护进行反击。然而,八路军战士已迅速冲了过来。

平型关战役资料图

“排长常海车一连刺死了6个鬼子,最后被鬼子用刺刀挑死。”今年94岁的方国安老将军当时任115师686团二营教导员,他回忆说,战斗结束后,鬼子的骑兵连人带马横尸遍地,河滩上积着一摊摊的血迹。

“我在打扫战场时,被一个垂死的日本鬼子狠狠地咬了一口。跟着我一起冲锋的一名小战士从汽车底下拉出一个日本伤兵准备给他治伤,谁知那伤兵却拿军刀残忍地刺进了他的腹部。”方国安说,第一次与日军作战,许多战友就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时反被疯狂的鬼子害死。

时任115师独立团3营教导员的李水清也在此役中负了伤。“我带领战士们正往前冲,突然感觉肚子上一热,低头看,鲜血已经冒出来了,我中弹了。”

但李水清并没有停止冲锋。“我们的胜仗,都是这样打下来的。”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