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伏击:开国少将一战歼百名日将佐尉军官
第六军第十七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编第四旅。
该师的前身部队是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部分红军骨干发展地方武装扩充的新编第一团,程悦长任团政治委员。在抗战时的香城固诱击战中,程悦长奉命以一个营钳制增援之敌,以两个营切断敌人退路,为此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八路军总部授予新一团“模范朱德青年团”称号。后来,新一团改称第十六团,程悦长先后任该团政治委员、团长。1943年,第十六团在赴延安途中,路经韩略村时,由旅长王近山指挥,伏击日军战地参观团车队,歼敌将、佐、尉军官120余人。毛泽东称赞说这是一场硬仗,表扬了第十六团的战斗作风,打得好,很灵活,要发扬下去,不要失传。
程悦长
解放战争初期,程悦长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参谋长、旅长。延安保卫战时,新编第四旅节节抗击敌人毫不含糊。程悦长率部又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和沙家店等战役。西府陇东战役中,新编第四旅在陇东的南家李庄,及时填补了警备第三旅未到位而造成的空隙,抗击一整天,避免了全军的损失。彭德怀表扬新编第四旅是出了大力的,尤其称赞该旅第十六团,能攻能守,屡建战功。
抗战时期的程悦长部队
程悦长喜欢研究战法。他发明了“膏药战术”,即首次进攻没有成功,但有一部分部队已攻到敌人脚下,先不让这些部队撤下来,称之为“在敌人眼皮底下贴上一片膏药”,为下一次进攻创造条件。第十七师在攻克蟠龙和夺取兰州的战役中都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战术。
1952年,程悦长升任第六军军长。
揭秘:哪位开国少将坚决让儿子在家当农民
长子钟来良8个月的时候,钟伟就离开了老家走上了革命道路。时隔20年后,即1949年7月,钟伟率部打到了长沙,特地派人去平江接来了儿子。父子俩没有说上几句话,有报告说敌人来了一个军,钟伟乐得跳了起来,说:“正愁没有见面礼给儿子呢。”
三天以后,钟伟率部吃掉了国民党的那个军。他兴冲冲回来对儿子说:“小子,爸送你一个军。”
钟来良却撅着嘴说:“爸爸,我想在长沙谋个事。”
钟伟将军
钟伟一听愣了,他从内心里觉得欠这孩子的太多,可是他不能给孩子谋事,自己的孩子凭什么特殊化?于是,他出口一句:“我看你呀,就是个种田的汉子,回去吧。”
钟来良也很听父亲的话,从那时起老老实实地种田,终生都与庄稼为伍,没沾过父亲的一点光。
钟伟将军
钟伟十分喜欢他的孙女水霞,他恢复待遇后就接她到北京读书。中学毕业的时候,孙女要回平江,他舍不得,水霞说:“爷爷,你给我在北京找个工作我就不走了。”
他说:“要回去自己考,不要走后门,那是无耻的。我最恨腐败分子,如果给我一挺机枪,我把他们全突突了。”
孙女离开北京的那天,老将军把手帕蒙在脸上,眼泪一滴一滴地流下来。水霞回到老家平江后,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学校,来信告诉了他。
他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回信祝贺——“好孩子,你打了大胜仗,爷爷要回去给你庆功。”
小孙子钟社生在黑龙江当兵,复员本来可以安排在哈尔滨。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信告诉了爷爷钟伟,孰料,钟伟竟给孙子所在部队领导写信,以命令的口吻说:“让他回家自己努力。”
战争年代的钟伟将军(后排左三)
回到家的钟社生越想越生气,会同哥哥一起进京找爷爷要工作。钟伟虎着脸硬是不松口。
钟伟的老搭档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得知后,就对他说:“你这两个孙子交给我吧,北京的工作让他们挑。”钟伟说:“老杨,你不要管,让他们自己成才。”接着,对两个孙子说:“我看你们就是种田的汉子,回去吧,和你们的父亲一道把农业搞好。记住,不许动不动就提我的名字,不许和别人争名夺利,不许和别人吵架,不许做坏事。”
钟伟将军(左)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钟伟一生在工作安排方面没关照过任何子女和亲戚,只给两个人安排了工作,一个是他的警卫员,另一个是他家的保姆。
1980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给北京军区下发为钟伟平反文件:“经中央批准,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钟伟离职休养,按正兵团职待遇定为行政7级(职级待遇从公布之日起执行)。”后又提高为大军区副职待遇。平反后,钟伟将军向军委报告,要求出山。当时,他的老首长黄克诚将军曾劝他:“你就安分守己呆着吧,若再打仗会去找你的。”此后钟伟将军健康日差,一病不起,于1984年4月24日去世,终年73岁。
钟伟的遗嘱只有简简单单几行字,但却感人至深:“我死之后,不必补发什么薪金,我的儿孙们都能自立生活了。我自己也不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冰箱都作为党费交给党——另外,我的警卫员和做饭的保姆工作很积极,生活也很清苦,请给以适当的照顾。同志们,就此永别了。”临终前和孩子们纵谈兵法,并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位“中国的巴顿”——一个勇猛善战、正直可爱、廉洁奉公的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