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忠魂:马占山拒绝日本收买成最后防线
苑崇谷,33岁,军衔少将,清瘦儒雅。他出身富家大户,饱读诗书,怀揣报国之志,眼见社会动乱,弃文从武,入读东北讲武堂炮科,成为东北军中难得的炮兵才俊。此人颇具现代意识,治军严格,以身作则,在屯垦军和江桥抗战受他指挥的部队官兵中口碑极佳。
九一八事变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中村事件”,就发生在兴安屯垦军3团,团长关玉衡被召去沈阳,苑崇谷寝食不安。他不知道上边已经内定处死关玉衡,也不知道事变时关玉衡已经乘乱逃去北平,只是为这位部下担忧,更为东北和国家的命运揪着一颗心。
闻听张海鹏进犯黑龙江,苑崇谷即与省军署电报联系,要求率军参战。
马占山剧照
谢珂大喜过望。
省防军的三个步兵旅,每旅编制两个团,屯垦军则有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还有一个炮兵营,而且是唯一全建制参战的步兵旅——中国军队从来都不缺少步兵,可江桥抗战最急需的就是步兵了。
苑崇谷率军北进,张海鹏伪军已经占据泰来,屯垦旅只得向西绕道景星。
马占山剧照
雅鲁河挡住去路,河边水面一层薄冰。先头团长报告,正在搜寻船只。苑崇谷说这条河水不深,老乡都是蹚水过河的。说着一步踏进河里,冰碴儿嘁哩喀喳,水花飞溅。
大兴战斗,屯垦旅奉命投入一个步兵团。
操炮的手拿起锄头,这回再抓起步枪。在关东军眼里,这算是哪门子的军队呀,根本军人的不是,交上手,却讨不到半点便宜。
而现在,在三间房,主要就看屯垦旅的了。
11月11日,关东军通过林义秀送给马占山一个纸质的东西,用这小子的话讲叫“训令”:
一、马占山下野。
二、马占山所部撤离齐齐哈尔。
马占山剧照
三、派出日军一部驻进龙江站,以保证洮昂铁路安全。
以上要求事项必须于12日内做出答复。
马占山的答复,出现两种版本:
马占山剧照
一、下野本无不可,但须有中国中央政府命令,派人来接,方能交待,如张海鹏一类者,虽有中央命令,亦不交予政权;二、关于退兵一事,在我国领土,我国有权,非日本所得干涉;三、昂昂溪站(即前述“训令”中的“龙江站”)为中国与苏俄合营之铁路站,贵军要求进兵,殊与芳泽代表在“国联”声明“日本无领土野心”一语,自相矛盾。且余奉命保守疆土,在未奉到命令让渡与日本前,碍难办到。同时在法律事实两方面,亦非贵国所应要求。
一、为避免省民遭受战祸,拯救涂炭之苦,马占山下野不成问题。
二、齐齐哈尔撤兵,需要相当时日,因为那里已有不下一万名军队。希不要像嫩江桥的情况那样,没有撤退时间,以致发生两军冲突,要求事实上予以谅解。
三、虽然芳泽大使在国际联盟对日军不进入北满一事发表了声明,但贵长官又提出向龙江站派遣部分军队。对此表示怀疑。
四、马占山下野及黑龙江军撤退后,黑龙江省的政权怎么办?是和平让与张海鹏,还是由日军接管?望日军司令官就以上问题明确做出答复,以免发生误解。
一位日本中将对一位中国中将发布“训令”,干脆利落没二话,留下许多二话、三话、四话,可以随意解读。
马占山的两种版本,一种义正词严,一种暗藏机锋,软硬钉子一一回敬过去。
对于关东军的“训令”,《满洲事变》作者,两位日本教授,评之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的无理刁难”,其实也未尽然。
马占山剧照
“饮泣要求增派兵力”尚无下文,本庄繁不知道关东军的战车前面还有多少“没想到”,孤注一掷的风险却是显然的。那就有枣没枣都来一竿子,万一能打落仨俩的呢?辽宁、吉林已经明摆在那里了,黑龙江就会铁板一块?而且,来上这么一竿子,显示关东军的“和平”诚意,也有利于“笔部队”冲锋陷阵
10月31日,关东军在给陆军中央部的“关参第九〇四号”电报中说:
马占山雕像
现无收买马占山的可能。而对其部下开展收买或瓦解活动还有某些成功的可能。
军事的,政治的,日本人的两手始终都在忙活着,只不过各个时间段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而收买和瓦解活动能否成功,这才是黑龙江抗战的最重要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