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此国因中国而崛起,也因中国而惨败,很多东西跟中国太像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气象万千的一个朝代,在这个时期,唐王朝的对外政策始终是积极开放的,对于异域外邦也没有躲避的心态,因而唐朝的盛世不只是汉民族的辉煌也是唐朝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出来得辉煌。

在唐朝(618年-907年),中国邻域的很多小国都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比如日本就是在这一时期学习效仿唐朝的风俗、科技和制度,才结束了蒙昧的时代,彻底迎来了崭新的一页。当然,在两国建交之后,对于远悬海外的日本,大唐王朝始终都是毫无保留的让他们学习中国的文化。骄傲的唐人明白,文化的繁荣不是一味地封闭能够创造的,一个生生不息的文明必定要融合很多的外来文化。

在日本的历史上,这一段与中国密切往来的时期也是被后人十分看重的,因为当时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使者,这些使者来到中国以后不但向政府递交了国书,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人就在中国停留了下来,亲身体验中国的各种文化氛围以及各项制度。

唐朝的制度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先进的,所以这些落后的日本人在见到了先进的文化之后,自然会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们深入到了唐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处,甚至连唐人推崇信仰的佛教也请回了日本。这些人回国以后对日本的社会大变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就是凭借着他们带回来的资料和切身体会的经验来改造自己的国家,让这个海上的岛国也开始有了全新的面貌。

其实,早在隋朝日本就已经和中原有了交流的心思,但是当时的隋炀帝对于这些不懂礼数而且妄自尊大的外邦蛮夷十分不感冒,所以在隋朝尽管也有过几次日本遣使来朝的事件,但这些遣隋使却没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们在国书中的狂妄自大让隋炀帝大为光火,以至于让这位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暴君对于日本人十分厌恶,所以日本人想要交流学习的愿望也根本不可能落实。

在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痛定思痛的日本人决定吸取教训,采用更加谦卑的态度来到中原,学习那些本国所没有的技术和优于本国的各项制度,遣唐使的使命就是如此。

公元617年,对日本国没有什么好感的隋朝被唐朝所取代,此时滞留中国的遣隋使在中国经历了战乱之后,看到了唐王朝崛起的全过程,他们亲眼见证了唐朝的繁荣和富庶,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这些远离家乡多年的遣隋使先后乘船回到日本,他们回国之后为母国带去了很多优秀先进的文化,为了全面的学习中国的制度和各项技术,新一轮的遣唐使计划又开始了。

公元630年,唐王朝已经爆发出了灿烂的光芒,比之隋朝更是强大了不止一星半点。此时的遣唐使来到中国之后,看到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教育方法、以及建立在教育方法上的选取人才的科举制度,蛮夷之地的日本人感到瞠目结舌、眼花缭乱。

当然,这些来自异域的日本人也和中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诗人李白王维就曾经和遣唐使中的一位阿倍仲麻吕(中文名字是晁衡)有着不浅的交情,在这位日本友人离别之际李白还曾经写下了送别诗表达自己的衷心祝福。

在当年那个航海技术还不十分发达的年代,即使有着多次来华经验的日本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船队能够每次都平安到达,经常还是会遇到海上的大风大浪,很多物资甚至都没能运到日本就已经沉没大海。从公元630年开始到公元894年结束,整整二百七十年的时间,日本派遣的使团一共就有十九次之多,从中国到日本的这一小段航程中竟然有六次命丧大海。

日本人在中国学习的佛教以及儒学都对后来的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日本的各地发现这种唐代遗风的痕迹,包括日本所使用的文字都能够从中看出汉字的影子。这一切都是从遣唐使时期开始的文化大交流,日本人对于唐朝始终有着一份难以名状的情愫,所以才会始终保留着唐代的建筑风格和唐人的风俗习惯,这就是学习的痕迹。

但是谁也没想到1200年后,这个曾今对中国有着无上崇拜的国家,会在1894年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最终,中国人民还是以自己顽强的斗志跟强大的名族责任心将其赶出了国门,使其到头来还是落得惨败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