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淮海战役后,刘伯承说了这样一番话,让所有人都流泪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牺牲最大、歼敌数量最多、战争样式最复杂的一场战役。经此一役,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指日可待。

然而,一将成名万骨枯,身为淮海战役总监委之一的刘伯承,战后却再也不愿提及这场中原逐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已不记得自己当年的指挥有多高明了。我只记得,战争结束后,我每天都梦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拉着我的手,跟我要孩子;孤苦伶仃的寡妇们,带着他们的孩子,跟我要丈夫。我今天能当元帅,有多少人在底下!战争结束后,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说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

淮海战役究竟死了多少人?让刘伯承如此不能释怀。接着往下看。

据史料显示,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

在这近十四万人中,能确认的得到查证的有31006人,后来虽然有补录和新增,但变化不大。这意味着,只有一小部分生前留下了照片和姓名,而更多无名烈士的英灵,连同他们一起,永远长眠在了这片徐淮大地上。

刘伯承一生戎马,很乐观。他年轻时有一个口头禅叫“路死路埋,沟死沟埋”,就是说,在路上死的就埋在路上,在沟里死的就埋在沟里。这说明他对生死是十分坦然的。但是他对手下千千万万的士兵的死,却不能释怀。

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对战争十分厌恶,看到电视上的战争画面,他会立即关掉电视或者换个频道。看电影也从来不看战争片。

对于战争,刘帅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当年自己出来带兵打仗,是因为那时军阀乱战,人民苦不堪言,需要打天下,不然中国人民永远是被压迫、被欺负的。但是后来看到成千上万的士兵死去,又很矛盾。

苏联编写《大百科全书》,其中刘伯承的词条为“刘伯承,四川开县人,革命军事家……”刘伯承看到后,把“军事家”改为了“军人”,他说,我是一名军人。

值得欣慰的是,刘伯承最后获得了心灵的宁静,1973年,81岁的刘伯承彻底失忆,安度晚年,1986年逝世。

纵观刘伯承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我们能体会到这位军事家对战争的认识程度和反思境界之高,不仅高于同代人,也远远高于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