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战时期,谁被称为关公再世?

1942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71军在李根源的率领下,冲向云缅抗日前线保山。

这时的李根源已经63岁了,名副其实的老将了。

李根源。网络图

前几年,李根源与张仲仁在苏州倡议建立“老子军”,不辞辛劳为抗日募款奔波,奋不顾身组织救死扶伤等后方工作,险遭日寇飞机轰炸的事迹,被郭沫若写成一篇战地通讯--《轰炸中去来》,发表在上海《大公报》上,并称赞李根源与张仲仁两老为当代的关云长。

那么,李根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李根源,字印泉,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青州。于1879年6月6日出生在云南梁河九保。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李根源进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1905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不久升任总办。

在李根源革命思想的熏陶下,讲武堂的学生思想日趋激进,争相传阅革命书刊,相率剪去辫发,学生大多参加了后来的辛亥革命

1909年秋,朱德进陆军讲武堂学习,因此,李根源与朱德还是师生关系。

朱德早年离开家乡求学,先学体育,后他就觉得教育救国之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家落后的情况。

于1909年春,朱德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朱德的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却名落孙山。原来,朱德用四川仪陇县籍贯报名。而讲武堂创办之初,录取学员以云南籍为主。

朱德。网络图

等到讲武堂第二次招生时,朱德又报名,用的姓名是“朱玉阶”,籍贯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

这次顺利被录取了,不过入学后,朱德的假籍贯被发现,学校当局想要开除他。

而主持讲武堂校务的李根源则认为:“籍贯错了改回来就可以。不要为了这个问题,把一个跋涉千里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拒于门外。”

为此,多年后朱德回忆说:“李根源先生凭着他的革命热诚与灵活手腕、任劳任怨的精神,保存了这个革命力量的熔炉”。

1942年6月,集政治家、军事家、著作家于一身的李根源,出任云贵监察使一职。在他任职的三年多时间里,身先士卒,老当益壮,始终冲锋在前,对督促抗日、振奋士气、抚慰民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45年,眼见抗战胜利指日可待,李根源就向蒋介石请辞,并获准。

新中国成立后,受朱德邀请,李根源来京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后在北京绒线胡同70号住了下来。

1965年7月6日,李根源先生病逝北京。朱德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号:songshugo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