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巴以和平进程:成也拉宾,败也拉宾

1995年11月4日,正值犹太教安息日,以色列的法定假日。往常,以色列国内的大部分交通工具都会停驶,许多娱乐场所和大小商店亦会关门歇业。可是,夜幕降临后,十万余市民涌到特拉维夫市中心的“国王广场”,在那里举行支持和平进程的盛大集会。晚上7时50分,刚演讲完的拉宾,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主席台,准备乘车离开。他一边走,一边同两旁的人握手。当他走近轿车正要抬腿迈入车时,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犹太青年,掏出手枪几乎贴着拉宾的身体从背后向他连开数枪。年过七旬的拉宾随即扑倒在地上,被紧急送进医院。但终因伤势过重,在他被送入医院后仅十多分钟,就逝世了。

伊扎克·拉宾。网络图

拉宾是以色列建国后被谋害的首位政治领袖。

实际上,拉宾的前半生是在血与火中渡过的,为了以色列的尊严,他曾扛枪冲在最前面。可是,当他步入晚年后,深切意识到:以色列无法在周围阿拉伯国家仇视中生存。

拉宾上台仅一年,就促成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这是巴以双方于1993年9月在美国白宫签署的一项旨在实现巴以永久和平的框架性协议。

少数极端分子开始盯上拉宾,在他们眼里拉宾是两面派,是叛徒。但事实上,拉宾做得这一切,只是为以色列人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网络图

拉宾如何成为战争与和平的“双面”人物呢?

伊扎克·拉宾,以色列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于1922年3月1日出生在耶路撒冷,在特拉维夫长大,曾在农业学校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受过教育。

二战时期,拉宾加入犹太人秘密武装组织--帕尔马赫突击队,参加盟军在叙利亚的敌后作战,后来因援救被英国人囚禁在阿特利特集中营的犹太移民,被美国当局关押,不久获释。

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期间,拉宾任“哈雷尔”旅旅长,在耶路撒冷前线作战。战后作为以色列军事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罗得岛举行的停战谈判。

五十年代初,他出任以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在英国坎特伯雷参谋学院进修,回国后晋升为少将,历任北部军区司令、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副总参谋长和总参谋长。

拉宾(左一)1994年接受诺贝尔奖。网络图

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爆发,据说拉宾主要组织者和指挥者。

退役后,拉宾任驻美国大使,回国任劳工部长,当选为议员,并于1974年拉宾当选工党领导人出任内阁总理。

1992年6月,拉宾出任以色列总理,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两年后,巴以双方签署了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最终协议, 使巴勒斯坦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以色列开始向巴权力机构移交在西岸的行政权力。

至1994 年底, 约旦河西岸的卫生、教育、旅游、社会事务和税收管理权也陆续移交。 与此同时, 以色列和约旦的外交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赫茨尔山伊扎克·拉宾墓。网络图

此外,拉宾还与约旦国王侯赛因在华盛顿签署了《华盛顿宣言》,不久正式签署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五十年的战争状态,为以色列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拉宾被暗杀后,以巴和平进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历史里的日常生活,它可能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确定性的答案,不过更加有趣。号:songshugo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