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日时期的遗憾:曾打懵日寇的29军竟然被注定了如此悲剧的命运

29军是卢沟桥事变中抵抗日军的主力军队,也可以说是八年抗战中第一支和日军大规模正面交火的中国军队。但是,大家知道29军在卢沟桥事变后何去何从吗?

其实,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军队因在宛平城一战中深深感受到了29军战斗力的强劲,而偏偏又“幸运地”赶上宋哲元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于是中日之间又出现了一段停火间隙,开始了谈判。这段时间,29军全军将士受命据守各自防区,但是日本方面却借助谈判这个间隙不断向平津运兵。而后,狡猾的日寇还借助之后签订的停战协议,当着29军将士的面占据了各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使得29军全军官兵觉得非常委屈,可是却敢怒而不敢言。

7月底,已经聚集了十几万军队的日本军方向宋哲元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率部撤离北平。严峻的形势终于给了宋哲元当头一棒,宋这才醒悟过来,召集各部长官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但是这一次,宋哲元又错了。

原来,这个会议的最终结果是拟定于8月1日对驻北平地区的日军发起进攻。然而,“七七事变”后那么长的时间间隔早就给了日军充足的准备时间,狂妄的日军怎么可能乖乖地等到8月1号呢?终于,在看到宋哲元铁了心要留守平津之后,日军在28号凌晨向还没做好准备的29军发起了全线攻击。

赵登禹

这次突袭,还没晃过神的29军可谓遭受了建军以来最窝囊的损失: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相继阵亡,冯玉祥从西北带出的家底差点都给赔上了。整个防线被日军的攻势拦腰折断,曾经在长城抗战后迫使日媒发出“明治造兵以来未有之耻辱”的英武雄威瞬间好似大江东去了一般。

为了保存冯玉祥的底子,也是为了不让更多的29军将士牺牲流血,张自忠临危受命,留下在北平与日军假意谈判,为29军主力的撤退赢得时间。29日凌晨,呼啸的战火声突然在北平的上空中停了下来。百姓清早出门以探究竟,猛然原本29军的军营已经渺无人迹。那一天,宋哲元率部撤离了北平,向保定行进。而对于北平地区,只是留下了几个治安团维持秩序。

29军撤退到保定后,宋哲元因为惧怕蒋介石拿自己当平津沦陷的替罪羊而整日惶恐不安。也许他自己也是在为丢了地盘而默默忏悔。然而,在8月中旬,焦躁不安的宋哲元却突然接到了秦德纯从蒋介石那里带来的勉慰信和扩编消息。接到消息的宋哲元喜出望外,而29军也由此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受命驻防津浦路一线,抵御即将南下的日本军队。

部队刚整编不久,南京方面就调派冯玉祥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津浦路一线的抗日斗争。冯玉祥的到任其实是夺走了宋哲元的兵权,宋因此气愤而离开了军队。而冯玉祥新官上任,自然要去原来的老部下那里调解一番。可惜时局已变,29军旧部早已不认冯玉祥的名字,因此冯玉祥对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部下完全失去了指挥的权威。

更为悲催的是,整编之后的第一集团军矛盾重重。汉奸找准机会离间高级军官,进而更加使第一集团军的将领离心离德。到了9月,日军矶谷师团沿津浦路向南侵略,早已人心崩离的第一集团军各部由于各怀心事,很多将领都互相猜疑,因此偌大的集团军在日军毫不可谓优势的兵力打击下一触而溃。华北告急!

危局形势下,气愤离职的宋哲元终于受命回到了军部,指挥第一集团军的对日作战。宋回来后第一件事便是着手准备对邢台的收复行动。但怎奈天命不公,宋的部署被日军侦察得一清二楚。日军为了粉碎宋的行动,立即实施了对大名的进攻。

此时,本应众志成城对抗日寇侵略的第一集团军各部却充斥着保存实力的气氛。部队的士气一落千丈,整个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下全线撤退。宋哲元虽心有余却力不足,而南京此时又将集团军中的六十八军和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南调。眼看经营多年的部队大势已去,宋哲元暗自离开了军队,两年后在四川绵阳郁郁而终。

宋哲元去世后,南调的六十八军和五十九都参加了徐州会战。而后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和原来二十九军旧部发展而来的七十七军编入了第三十三集团军,参与了枣宜会战。这一战,日寇无情的炮火又夺去了29军一位猛将——张自忠的生命。

枣宜会战之后,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损失惨重,沦为二流部队。此后在艰难而持久的抗战岁月中,29军旧部被不断打压,而蒋介石又不断把他们推向抗日前线,引起他们对蒋介石的强烈不满。

解放战争时,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对蒋介石的愤懑终于爆发了。两军在淮海战役中宣布起义,加入了我党伟大的人民军队的阵线中。从此,29军的故事告一段落,迎来了光明的红色黎明!

@京都上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