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定的悲喜人生:曾鼓动袁世凯称帝,却在抗战中保住名节
袁克定(1878-1955),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
袁克定在性格上极像其父,有政治野心,特别是后来随着情势的发展,当袁世凯当了总统,进而又要称帝时,作为长子的袁克定的野心更是空前膨胀起来,他也想着当上“太子”,能过一把皇帝瘾。
在汪精卫刺杀载沣被捕入狱后,袁世凯因形势发展迅速而审时度势,放了汪,还让袁克定与汪结为异姓兄弟,想为后来布局。清末,袁克定靠着父亲的荫护,弄了个候补道员的官,此后不久又到农工商部当了参议,又官至“右丞”。
民国初年,他在老家河南骑马忽地摔了下来,跌得不轻,当场没起来。由此他的腿算是残废了,走路一瘸一拐。国内没有好医生治他的伤,老袁就将这个大儿子送到德国去,一边治疗腿伤,一边让他考察一下德国的政治制度与治国方略。
袁大公子到了德国后,德国方面高度重视,派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怎奈时过境迁,伤腿已经定型,再也无能为力了。
德皇威廉二世听说袁克定去了,还亲自接见,并向他鼓吹德国那一套治国的科学性合理性,那就是走君主制,而不能走民主共和制。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镇压二次革命之后,统治逐渐稳固。袁克定此时便开始鼓吹帝制,希望能因此出任皇储。他派人每日伪造顺天日报送呈袁世凯,只收录赞成帝制的文章,并发起组织筹安会,使其误认为民心可用。因此,当袁世凯在护国战争中失利,不得不取消帝制之后,曾痛责袁克定“欺父误国”。
袁世凯死后,其儿子们各自分得了一些财产,作为长子的袁克定得到了一大笔钱还有房产,他带着家人搬到了天津隐居起来。到了开津当了寓公之后,袁克定就是一个小老头,见人就微微一笑,讲礼貌,不争执,过着平凡的生活。
抗日战争时,袁大公子的表现是他一生中的亮点,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当时日本驻北平的大官土肥原贤二就想极力拉拢袁克定参加伪政府里面来,想以他过去的身份地位来影响其他人亲日。
生活已经穷困潦倒的他,只要应许一声,挂个职务,那生活立马就会改善,但袁克定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自己的判断,他以身体多病为由拒绝了土肥原贤二的请求,没有给日本人面子。
1949年之后,袁克定年龄渐大,体弱多病,没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来源,与毛泽东关系亲密的章士钊同情可怜他,算是走“后门”为他按排了一个中央文史馆馆员的差事干,实际上是挂名领工资,每月有五十多块钱的收入,也可基本上满足家庭开支了。1958年,这位曾显赫一时的袁大公子病逝。
袁克定有一妻两妾,妻叫吴本娴,是清末湖南巡抚、大书法家吴大澄的女儿;一妾叫马彩凤,为袁克定生了一个儿子,叫袁家融,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一妾叫章真随,是唱京剧出身的。
袁克定平日怕妻宠妾,家庭生活总在矛盾与风波中度过,因为他没有他父亲那样的能耐,让所有的女人都老老实实地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