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二战时意大利跟着德国混,谁跟着日本混?日本投降竟开多场联谊会

军武作者:华丹

“泰日同盟”的悲喜剧(一)

●东方意大利

二战中泰国与日本的关系,正如意大利之于德国,两国如此似曾相识。在政治上,泰国和意大利如出一辙,开战后就站错了队伍,签订同盟条约,甘当轴心国的鹰犬;在军事上,泰军和意军一样没有战斗力,在战局越来越不利于轴心国时,意大利赶紧投降,而泰国也立刻和日本划清界限,宣布之前对美英宣战无效,使得泰国在战后不仅逃脱了作为战败国被制裁的命运,还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二战中的意大利相当熟悉,但对泰国的所作所为还缺乏清晰的了解。泰国是二战中绝无仅有的与日本结盟的独立国家,那么,它缘何选择与日本结盟而绑上侵略战争的机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泰国的实际统治者——披汶·颂堪

1938年,泰国陆军上校披汶就任内阁总理兼军队总司令,成为新的权力核心。放眼东亚和东南亚,当时只有三个独立国家——日本、中国和泰国,当时中国已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大片领土被日军铁蹄践踏,泰国则是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日本长期鼓吹的“把黄种人从白人奴役下解放出来”的论调,俨然从精神上鼓舞了同样是黄种人的泰国民族,泰国政府竟对日本有着“惺惺相惜”的感觉。

随着1940年春天德国以闪击战完胜法国,泰日关系迅速升温。对于泰国来说,法国的败北正是“收复”老挝和柬埔寨“失地”的天赐良机。在披汶看来,英法忙于抵抗德意的进攻,必然无暇也无力顾及其万里之外的远东殖民地,而日本已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这一切使得披汶对日本的力量产生了错觉乃至迷信,企图借助国际秩序的剧烈变动,通过与日本结盟来谋求泰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站在日本军部的角度来看,泰国实乃实现“南进”战略的最佳前进基地,向西可进攻缅甸,向南可突击马来亚,所以对于和泰国结盟一事,原本凡事都拧着干的陆海军表现出了难得的步调一致。驻泰陆军武官田村浩大佐和海军武官岛越新一大佐都认为应当挟“皇军”横扫战场的余威,乘势逼迫泰国与日本开展全方位“合作”。

●两边下注,夹缝求生

▲1940年,日军进入法属越南北部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同盟”,同年日军进驻法属越南北部,认为时机成熟的披汶内阁于10月和日本达成密约:允许日军全面进入泰国领土进攻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地,作为回报,日本支持泰国对缅甸、马来亚的领土要求,即把缅甸的2个邦(“邦”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和马来亚的4个邦并入泰国领土。胃口越来越大的泰国还企图向法属印度支那 扩张,次年2月日本在东京主持了法国和泰国间的“和平会议”,期间60艘日本军舰使入暹逻湾向法国殖民者示威,早已被打得找不着北的法国维希政府被迫签订《法泰和平条约》。

披汶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亲日派”,还是只是想利用日本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呢?军武菌以为,他不过是根据现实利益的需要而行动,为了实现泰国的“民族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达到目的。披汶和他的幕僚在对日本投怀送抱的同时,从未停止和美英眉来眼去,希望通过多方接触为泰国营造一个最有利的局面。双方约定,如果谈判成功,泰国承诺日本和英美开战后保持中立,同时废除和日本缔结的上述密约。然而山姆大叔和约翰牛的态度都比较消极,判断日军一旦兵临泰国,泰军将立马雪崩式瓦解。自然,泰国在和英美两国的秘密谈判桌上空手而归。

英美的态度让披汶气恼,在他眼里,既然局势如此,那么除了与日本合作一途外已别无选择。1941年夏,帝国陆军进驻越南南部,进逼泰国边境,披汶如坐针毡。此时美国已冻结了日本在美所有资产,却没有给予泰国任何形式的物质和军事援助,这直接导致泰国在高调宣布“中立”的同时,私底下和日本新任驻泰陆军武官田村进行了秘密交涉。田村敦促披汶一定要遵守之前的密约,不过披汶只同意让日本南方军通过泰国南部的马来半岛,拒绝南方军开进曼谷及其周边地区。

▲1941年12月7日,日本陆军25

军进入战略地位关键的泰国

弱国无外交,批汶的要求被日本无情拒绝。事实上,南方军非常看重以曼谷为中心的发达的铁路网,以泰国为跳板进攻英属缅甸早已被定为南方军的既定作战计划。南方军司令部指示田村大佐:泰国必须在12月7日晚10点之前同意南方军在泰国境内自由通行并缔结同盟条约,否则“南方军将采取断然措施,泰国方面后果自负”。这个时点正是帝国陆军第25军在泰国领土马来半岛北部开始登陆的时刻,既然不让南方军和平进驻泰国,那只能强行进入。

●与魔鬼握手

离天堂太远,离大国太近,小国泰国在大国强国面前实在没有多少周旋的余地,披汶虽无法接受日方的苛刻要求但又不能不就范,于是就在对马来半岛的攻势开始前,他不失时机地“失联”了。

国家之间的协议须由最高领导人签署,既然领导人失踪,那么没有人拥有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权限。披汶的幕僚看得明白,既然总理因不在位而无法签订日泰协议,那么一旦南方军进入泰国领土,泰军不抵抗实在说不过去。此举正合披汶之意,不过披汶希望看到的是泰军进行象征性抵抗而不是两军大打出手,抵抗之后再及时和日本缔约也为时不晚。在军武菌看来,他打的小算盘是如果英美最终战胜日本,那么泰国可以声称“进行了顽强抵抗”而不被追究,而一旦日本获胜,那么泰国就摇身一变成了战胜国。“象征性抵抗”其实是两边下注,无论哪方获胜,泰国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果不其然,日本战败后,联合国对曾积极追随日本的泰国网开一面。

▲二战期间泰军的机械化部队

正如最后通牒所言,12月7日晚,南方军所属第25军在泰国南部的马来半岛“如约而至”,不出所料,泰军和泰国警察进行了轻微抵抗,日军伤亡250人,泰军只损失150人。12月10日,披汶获悉日本马来海战完胜美英盟军的消息后作出了最后的“决断”——全心全意追随日本。就在披汶现身曼谷的同时,披汶内阁的外交部长里禄和日本驻泰大使坪上贞二毫不犹豫地签署了《日泰攻守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日泰任何一方进入战争状态,对方就必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提供相互援助,同时,任何一国不得单独停战”。条约还以附录的形式写上了“日本支持泰国以武力收复历史上失去的领土”的条款,这是披汶梦寐以求的“理想”。

▲从泰国南下的日本陆军长

驱直入,迅速席卷东南亚

“日泰同盟”使日本陆军大幅增强了攻略东南亚的能力。根据条约,帝国陆军得以迅速和平进驻泰国全境,并以泰国作为南下包抄战略地位极其关键的新加坡和北上攻打缅甸的跳板。陆军从泰国南北两路同时出击,借道泰国南下的陆军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席卷了马来亚,并于1942年2月15日攻占了“固若金汤”的新加坡,另一路从泰国北上,占领了缅甸东南部,此后大批军队深入缅甸内地,切断了中国与外界唯一的联系通道——滇缅公路。

“泰日同盟”的悲喜剧(二)

●苦涩的“同盟”

▲泰军成为日本帮凶,出

动大象进行物资运输

让批汶极度失望的是,他期望享受“盟国”待遇的愿望化为泡影,因为实施摆在那里——泰国和东南亚其他日本占领区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没有被直接军事占领,然而日本通过对泰国施压同样攫取了庞大的军事和经济利益。《日泰攻守同盟条约》缔结后,日本利用“经济合作”的名义对泰国进行掠夺,虽然泰国仍然使用自己的货币泰铢,但是日本驻军在泰国的所有军费开支都通过向泰国“借款”的方式转嫁到给泰国民众,导致市场物资奇缺,引发了惊人的通货膨胀。1942年到1945年,披汶内阁累积向日军提供了15亿泰铢的军费。特别是蛮横的南方军强行侵占泰国境内所有可为日军使用的据点和设施,并无偿征用泰军本就捉襟见肘的弹药和燃料储备。

日本全面控制泰国经济的后果,使得素以出口大米、橡胶等初级农产品维持运转的经济秩序遭到彻底破坏。战争日益压迫着贫弱的泰国财政,民众对披汶政权的反感与日俱增,社会治安开始恶化。1942年12月,一名泰国僧侣无故被日本兵打了两记耳光,这种在日军中司空见惯的体罚行为被泰国人视为莫大的人格侮辱,一时间围观民众怒不可遏,和日本兵大打出手,导致6名日本兵死亡,多名泰国人受伤。为维持日泰关系,擅长外交和宣传的新任泰国驻屯军司令官中村明人中将实施了怀柔政策,不但不对“打耳光事件”中的肇事民众进行严惩,还主动把泰国赔偿的8万泰铢全部分配给在“象征性抵抗”中战死的泰军官兵家属用作抚恤金,某种程度缓和了两国间的紧张关系,但绝非治本之策。

▲街头随处可见的泰国僧侣

为了“回报”泰国的支持与追随,帮助泰国“收复失地”似乎成了“日泰亲善”的唯一选项。1943年5月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实施“大东亚新政策”,把业已由日本占领的缅甸景栋、孟邦两个邦,以及马来亚的玻璃市、吉打、吉兰丹以及丁加奴四个邦“移交”给泰国管辖,这可是披汶梦寐以求的。

●不可思议的“卧底”政府

随着战局进一步恶化,披汶开始考虑泰国未来的出路问题,为了从物理上保持和驻曼谷日军的距离,他提出“建设新佛都”的迁都方案,然而这一极富想象力的“神来之笔”被议会否决,众叛亲离的披汶被迫辞去内阁总理和泰军最高司令职务。他曾经的盟友、被誉为“泰国民主化之父”的比里·帕侬荣也站到他的对立面。

▲毛泽东主席接见比里

虽然在30年代披汶曾以防空兵总监的身份与比里一起发动政变推翻了泰国君主专制体制,顺应了国际潮流和国内民意,但披汶掌权后的所作所为却离民主政治背道而驰。日军进驻泰国后,比里·帕侬荣主动辞去财政部长职务以表达对披汶的抗议,改任位高但无权的“拉玛八世摄政”。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拉玛八世摄政”作为国家领导人,其施政目标居然是推翻现政权!1942年1 2月,比里秘密召集多名高官在其家中聚会,正式成立以他为首的“自由泰国运动”,组织的主要成员来自政府、议会、军队及警察队伍中的爱国官员,甚至陆军司令銮亚伦·亚伦德差乍兰上将、各部部长都是“自由泰国运动”成员。

新任总理宽·阿派旺同样是一名“双料间谍”,既是政府高官、又是“自由泰国运动”骨干,他希望在时机成熟时发动武装起义驱逐日军,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表面上维持和日本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比里和他的“自由泰国运动”开始频频和英美谍报机构秘密接触,为泰国争取战后有利多国际地位讨价还价。此时,战线逼近泰缅边境,在泰国与盟军“决战”的计划已提上了驻泰39军的议事日程。虽然第39军逐步掌握了“自由泰国运动”的情况,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此时正值日军英帕尔战役完败而归,5万官兵战死饿死,南方总军下属的缅甸方面军被迫向缅甸东部全线溃退。根据该军作战参谋——臭名昭著的辻政信大佐的指令,仅仅要求下属部队严加防范,特别是对驻日大使馆和重要据点增加岗哨而已。

▲英军在英帕尔追击日军

到1944年末,“自由泰国运动”势力已遍及全国39个府,并在美国支持下拥有了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尤其是警察总监銮亚伦这些超级“卧底”们为组织的发展大开方便之门,比如在约定的地点,美军甚至可自由使用警察控制的机场,向“自由泰”组织运送约200吨各种武器弹药、药品,装备了约1万人,其中经美国军官训练的游击队有13个营,由英国军官训练的游击队有11个营,每个营至少有500名游击队员和3名英美军官。

●闹剧的终结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过“玉音放送”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驻泰日军变成了受降日军。泰国煞有介事地向日本提出抗议,指出日本“悍然”违反了《日泰攻守同盟条约》中关于“任何一方不得单独停战”的规定,日本驻泰大使山本向泰国表示“道歉”,表示这是日本政府无可奈何的选择。日本投降前后,日泰政府之间举办了多场“联谊会”、“送别会”,以宣示战时这两个“盟国”曾经的“友谊”。实事求是地说,由于驻泰大使和日军指挥官的努力,驻泰日军在战争期间较好地维持了军纪,日泰两国在“打耳光事件”后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和矛盾,这为日后日泰两国关系的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时的比里及其“自由泰国运动”也在竭尽全力争取联合国特别是美国的谅解。8月16日,摄政比里·帕侬荣以泰国国王的名义发表了“和平宣言”,宣布披汶政府在1942年1月对英美的宣战无效,并将战时攫取的4个马来邦和掸邦交还英国。出于将泰国塑造成美国东南亚战略“马前卒”的考量,“和平宣言”随即被美国承认,就这样,泰国政府通过两边下注的方式,避免了作为战败国受到制裁的命运,由于美国的庇护,其受到的“制裁”仅仅是退还战时侵占的别国领土而已。果不其然,战后泰国以美国马首是瞻,为本民族争取到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紧紧追随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实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成为泰国这个弱国无奈的生存之道。

▲今日泰国皇宫



预告: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军武次位面》即将在本周五全网上线,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