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他的抗战堪称史诗,没有扛枪上战场,却是国外演讲六百场

叶君健的名字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或许对于我们来说他还有一些陌生,可是在二战的时候他在外国人的心中可是一点也不陌生。因为他作为一介文人,虽然不能扛着枪上战场浴血奋战,但是他选择了到英国去开办演讲,去唤醒更多人心里的良知。

刚刚从英国回来到武汉大学的骆郁廷说,我们因为有了叶君健这么一位伟大的校友而觉得光荣。剑桥大学为叶君健举办了一次影像展出,内容就是叶君健在二战中所作出的努力。这一次展出主要是展出了叶君健的演讲照片,还有叶君健的手稿等等当时他在进行演讲的时候所用到的东西。可以说,在抗日战争甚至是二战的历史上,叶君健的努力和付出都称得上是一部史诗,可是却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叶君健这个人。

一九三六年,叶君健在武汉大学的外语系毕业,在导师的介绍和帮助下去到日本教英语,不过他在日本因为思想问题被遣送回国了。回到了武汉后,武汉已经成为了抗战的中心,国共已经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叶君健觉得扛枪上沙场着实不是自己的长处,而自己有外语才能,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把这一才能发挥到最大化。起先他只是给外国的助战者做一些翻译工作,后来开始笔译口译,当时的秘书长后来说,当时只要是国际友人到武汉,没有一个不是要找叶君健帮忙翻译的,他真的帮了很多很多的忙。

在这个过程中,叶君健也开始慢慢认识了一些记者文学家,他开始翻译一些书籍,让毛主席的作品可以在国外发行。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局势越来越不容乐观,叶君健知道了只是做翻译已经没有办法有效救国了。他决定到日本进行抗日宣传。可是香港当时不允许抗日宣传,所以叶君健只能做一些地下工作。

到后来,叶君健干脆直接到英国去做宣传,做演讲。每天叶君健都要讲至少两场,在不同的地方,工厂学校医院等等人多的公众场合,叶君健一次又一次用他的激昂带动了群众的气氛。到了一九四五年,一个人讲了接近六百场演讲的叶君健听到了广播里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终于激动地哭了出来,这是他祖国的胜利,也是他的胜利。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