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为什么抗日时武士刀干不过中国大刀?

关于中国刀和日本刀孰优孰劣一直是许多人争论的焦点。毫无疑问大部分国人认为日本刀由唐刀演变而来,另外在抗日战争中,29军大刀队用中国大刀重挫日本武士刀,因此中国刀无疑是优于日本刀的,可是为什么国际上公认日本刀是世界三大名刃之一,而中国刀却不是呢?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希望大家先明白几个问题。第一,日本刀不仅仅代表一种形状,它更代表一种制作技艺。正是这种制作工艺让它跻身于世界三大名刃。第二,中国刀是一个统称(当然日本刀也是统称)。中国有无数种刀型,每种刀型都有自己的优缺。有的刀型跟日本刀差不多,环首刀的刀尖样式跟日本刀差不多。乾隆腰刀的弧形刀身和日本刀颇有神似。从这里看出日本刀处处透着中国刀的影子,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日本刀就是中国刀演变的,甚至在刀型上来讲就是中国刀的分支。

1933年,慰问29军将士的社会各界妇女手持大刀的合影

而我们今天拿来比较的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大砍刀。首先比较的话就必须撇开制作工艺不谈,仅仅比较刀型。两者的刀刃都是弧形的,日本刀前后刀身相对大砍刀差不多宽,大砍刀前半部分刀身非常宽,意味着这部分的质量比较大,那么他它砍的时候力量就大。所以劈砍的时候大砍刀占有优势,但这种优势仅仅建立在砍刀前后刀背差不多厚。如果刀身前半部分薄,后半部分厚,那么刀的整体质量分布和日本刀差不多,这种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当然,这把刀的设计者充分保留了这个优势。再说重量问题,大砍刀大约三斤左右重,日本刀在二斤半到三斤左右,日本刀轻点。

红军时期的大刀队

由于大砍刀刀身面积相对较大,就容易造成刀背较薄,如果两者对砍,砍刀刀刃可能会有伤害。日本刀微占优势。在挥舞过程中,轻便的刀身能加快速度同时也能减少体力的损失。在穿刺上,大砍刀刀尖是垂直向前的,并且刀尖和刀柄在一条直线上。刀尖呈水滴状,这种形状更容易刺入,并且由于刀尖刀柄一条直线,穿刺的力量能够直接发挥。而且刀尖后面刀身更大,能给刺击对象带来更大伤口。日本刀刀尖呈几何形状,这种形状优点是非常坚固,不易损坏。但并非大砍刀的刀尖就容易损坏,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就类似于一吨和一吨零一斤哪个重一样,这个优势就是一斤的优势。

中国军队的单人掩体旁,都插有一柄近战肉搏时使用的大刀

日本刀刀柄和刀尖不在一天直线上,方向不同,不能使力量达到最大发挥,因此在刺击方面略输于大砍刀。这仅仅是穿刺无防护的目标,如果刺击对象是铁皮等或者是拥有类似防具的对象时,大砍刀在刀尖刺入一部分后,由于刀身变大,致使阻力变大,便不容易在刺入。而日本刀刀尖刺入后,后面的刀身宽度几乎一样,阻力也就大大减小了,从而对防具后面的目标进行伤害。中国有“唐刀破甲”一说就由此而来,这里的唐刀就是仪刀,由环首刀演变而来,刀身是直的,更方便刺击。有很多人在刺击方面有争论,有人认为日本刀更合理,这种弧形刀身能够减轻刺击时带给手部的伤害,同时,刀尖如果顶到坚硬物体刺不动时,可以减小刀身折断的危险。这就是看问题角度不一样了,我们没必要做过多争论。每一种设计都有利有弊,世界总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原本就没有完美的设计。

近代中国军队实际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马刀型两类

关于29路军在喜峰口战役中砍断日本刀一直也是争论焦点。抗战早期,日本陆军配的是西式指挥刀,又窄又薄,钢口也不好,很容易就会断掉。中后期,日本军队配发的是打刀款式的,尽管是军工厂批量生产的产品,钢质量一般,制作粗糙,但是还算结实。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刀就窘迫得多了,多为老乡造,打铁技术难以保障,因此使用又宽又大的刀身,才没那么容易彻底坏掉。

真正带来差别的是格斗技巧。不管刀的质量如何,大刀终归要比日本刀重,势大力沉,因此大刀刀术是以格挡为重点,先防守,用沉重的刀格开轻的日本刀,使对方露出破绽而后击杀之。于此相对应,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制作日本刀的技术荒废了不少,使用刀的技术更是几乎绝迹,军队强调的是拼刺刀技术而非刀术,因此打起来吃亏也难免。二战后日本开始拾回传统技艺,到现在发展的很是不错,甚至成为了西方眼中东方文化的代表。

那么我们中国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工艺呢?个中缘由,说到底还是技艺传承的问题。但是对于日本刀,抛开民族仇恨,笔者由衷佩服,因为这不仅仅这是是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同时也是向人类的智慧致敬。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白金之星原创,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也可加龙泉铸剑师张师傅的私人号:lqzjslz☜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若您想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锁定我们的: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