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军都穿过什么样的“作战胶鞋”?
在很长时间内,俗称解放鞋的布面胶鞋一直很多部队平战结合的通用军鞋,并在报告文学和各种宣传中获得了各种美誉与形而上的精神升华。直到今天,新的通用作训鞋仍然是胶鞋为主,然而军靴才是军队真正需要的作战鞋具。
一、解放前胶鞋也是中国军队中的高级货
“打草鞋,穿草鞋,爬雪山,过草地”;任何一个在大陆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都会对描述红军长征经历中这类包括鞋靴在内物资匮乏的描述有所印象。在当时的几种主流鞋靴种类中,西式的皮质鞋靴是最为昂贵和稀少的;而传统布鞋来源广泛仅次于草鞋,成本也较为低廉;胶鞋国内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远谈不上普及,仍然是一种易损的高级货。
传统布鞋耐穿程度非常差
虽然在今天我们常常将传统布鞋和布面胶鞋都混称为布鞋,但它们其实本质上是两回事,无论帮面、鞋底的材料和工艺都完全不同。传统布鞋在鞋面用的是强度和耐磨性都较低的普通粗布;鞋底是用旧布、土布浸透浆糊风干硬化以后用针线多层缝纳而成,其耐磨耐用程度(尤其是浸过泥水以后)可想而知。
而布面胶鞋除了使用强度更高更耐磨的棉帆布作为帮面的面料外,最关键还在于橡胶鞋底的应用。1839年固特异发明橡胶硫化技术,这种橡胶性能提升的关键工艺为橡胶鞋底实用化奠定了基础。1850年第一双采用帆布帮面、橡胶鞋底的门球鞋出现,确立了现代布面胶鞋的基本结构,我们熟知的解放鞋、老式的廉价网球鞋都属于这类产品。
在解放以前,中国胶鞋主要有国产和日本进口两个来源。1917年由华侨在广州市开办第一家胶鞋厂开始,1921—1931年中国胶鞋工业进入解放前的全盛时期,例如上海一地年产量达到2000万双。但1932年起胶鞋工业即陷入衰落,1933年上海34家鞋厂能全部开工只有1家,完全停工的达到10家。这主要是中国胶鞋工业技术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低劣,当时国产胶鞋的穿着寿命一般仅有90多天,完全无法与进口产品、尤其是日本产品竞争。
[page]日本最早在1908年由三田土橡胶合资公司引进美国胶鞋技术,但因为商业策略问题在相当时期内发展缓慢。日本后来的胶鞋生产技术快速进步,直接源于袜套式胶鞋在农、矿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和对中国大规模出口形成的产量带动。这种鞋一般采用日式的分趾设计,拇趾和其余四个脚趾分开,因此在中国民间又俗称牛蹄子胶鞋,它也广泛装备侵华日军、伪军。
日本的牛蹄子胶鞋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严密控制了包括胶鞋在内各种生活医疗物资的交易流动,以最大程度的削弱中国军队。尤其是随着广州上海等城市的沦陷,以及日军控制东南亚这一天然橡胶主要产地;中国不仅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自有胶鞋企业,而且就算在后方重建也得不到生产原料。
实际上人类的合成橡胶工业大发展就是在日本占据东南亚时期开始的,当时中国更不可能指望用合成橡胶来突破胶鞋生产的瓶颈——仅仅是高温高压反应容器就是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加上当时的胶鞋也并不耐穿,就算是日本胶鞋在二战和战后较长时间内也一直处于技术、质量发展停顿的状态;这使中国军队即使搞到了少量的胶鞋,也很快会在使用中消耗殆尽。
中国国内胶鞋严重短缺的窘境在日军投降以后得到的改善程度比较有限,解放战争中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穿着数量最多的仍然是布鞋、草鞋。在当时的士兵中能穿上一双胶鞋是很风光的事情,这很大程度是对他自身能力和在周围群体中地位的肯定和证明。值得一提的是,解放鞋的基本样式就是在1948年确定下来的。
[page]二、建国后高级兵种配备皮质鞋靴,步兵配备胶鞋
在建国以后中国胶鞋年产量很快达到5000万双,在商品鞋中比例接近50%——绝大部分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解放鞋。依赖于生产能力上支持,除了海军潜艇部队这种因为空间狭小封闭而特别强调脚部要透气不能产生异味的单位,我军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全面淘汰了传统布鞋。
低腰解放鞋
直到2005年左右,02式士兵皮鞋作为正装鞋开始全军大规模配发为止,解放鞋是中国步兵在所有场合下的通用鞋。几十年间,我军除了为提升军官地位形象配发正装皮鞋外,能够使用皮质等高级鞋靴的都是使用环境要求特殊、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高级兵种,或者是承担对外军事政治形象宣示任务的部队。
例如骑兵装甲兵飞行员空降兵等,他们存在隔绝士兵小腿和马肚、脚蹬带的摩擦,或者是耐油、防火、防砸、保护高空落地脚踝不被扭伤等特殊需求。而中国针对步兵开发的第一款现代作战靴,就是总后军需研究所和3515厂在1991年专门为联合国驻海湾地区中国维和部队开发的战斗靴;此后在这个基础上相继开发了驻港部队作战靴、驻澳部队作战靴、国庆五十周年阅兵靴。
78式夏飞,属于高级兵种配用的皮靴
解放鞋最大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材料和工艺、生产设备要求低,人工费用也少。它采用纯棉帆布经过合布(鞋面布和衬里布复合在一起)处理以后,裁片、缝纫作为帮面,套在铝质鞋楦上再与橡胶鞋底进行粘合,在送入硫化罐利用热空气和饱和蒸汽进行高温硫化以后就得到了成品。除了中国曾经2次根据全国人体统计数据修改鞋楦外形,略微提高了适脚率以外,几十年间解放鞋在性能上没有提升。
[page]军队士兵对于解放鞋的意见中,认为外形丑陋和土气实际上是到80年代以后才较多出现的观点,多数不满还是来自其性能缺陷。首先抱怨最多也最厉害的是不透气、不透湿,在进行大量运动——比如越野长跑以后,脚感觉烧的厉害,而且脚臭特别大(与当时尼龙袜流行也有关系,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注)。
棉帆布本身虽然透气,但解放鞋在合布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整个布面都涂胶的工艺设计;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天然乳胶这些东西形成的胶膜既不透气也不透湿。而水汽散发不开湿度过高,不仅使人局部皮肤呼吸困难,而且使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严重的异味和皮肤癣菌病流行。洗后不易干、潮湿地区易于发霉也是同样的原因。
高腰解放鞋
其次是解放鞋的鞋底很硬,弹性差,缺乏缓冲能力,特别磨脚后跟;这是因为设计观念和材料工艺的限制,解放鞋的单密度模压橡胶鞋底必须优先保证耐磨性和穿着寿命的结果。硬鞋底还引起鞋内进水以后脚掌和鞋底之间出现打滑的问题,容易引起崴脚——但实际上就算是高腰解放鞋,它对脚踝的扭伤保护能力也是非常弱的。
最后和很多人眼中解放鞋经久耐穿的看法不同,帮面寿命偏低、与鞋底不匹配是解放鞋的一个突出缺点。真正的高强度使用中解放鞋的鞋面布破损率非常高,中底布、护趾布、沿口条、后跟条的破损开裂是普遍现象。根据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统计,解放鞋的鞋面破损率达到59.8%。
[page]三、新一代解放鞋进步明显
在吸取旧式解放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研制配发的几款新型作训胶鞋;抛开外形感官不谈,它们无论是设计水平还是工艺材料,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一代解放鞋中90式作训鞋出现最早,但技术应用和设计水平也最低;由于无论是性能还是成本控制都不理想,这款产品并未大批量装备部队。现在我军广泛装备的是2001开始配发的99式作训鞋(包括在其基础上开发的高腰作训鞋)系列。
99作训鞋
针对透气、透湿、易干的需求,99作训鞋系列的合布工艺不再整面涂胶,而是利用热熔胶在布面上进行均匀分布的点胶;由于被胶膜覆盖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因此织料本身的透气性能就发挥出来了。从不足的方面看,和同时期国外先进产品相比,99作训鞋的鞋面不具备防水功能比较令人遗憾。
针对老解放鞋的鞋面易破损、不耐穿的问题,新作训鞋不再使用棉帆布,而是采用涤纶长丝作为主体材料。涤纶的优点是断裂强度更高、耐磨性更好;但缺点是它与橡胶材料的牢固粘合比较难处理,这成为新作训鞋的技术攻关难点之一。
针对老解放鞋进水以后脚容易打滑、异味大、不健康的问题;新作训鞋采用了涤纶长丝制造的蜂窝组织布料作为鞋中底布和皱纹衬里布面。在大幅度抑制了打滑的现象的同时,研制单位在学术单位中声称,新作训鞋经过抗菌处理的织物即使在洗涤50次以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然保持在100%,对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菌的抑菌率也在92.5%以上或者更高。
[page]新作训鞋的鞋底进步尤其明显,它以耐磨性好的密实橡胶作为最外层与地面接触;以短纤维增强的发泡橡胶和普通海绵橡胶作为缓冲层,三者形成复合鞋底。从优点上说,它在强度、重量、弹性和缓冲性能的合理匹配上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对减少士兵脚部损伤非常有益。而从不足的地方来看,海绵橡胶、发泡橡胶这两层结构在设计时没有考虑抗菌设计,很容易形成明显的胶臭味道。
高腰作训鞋
99作训鞋在部队实际使用中被证明抑制真菌感染的防护效果并不理想,与此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后来的高腰作训鞋中,不仅特别开发了添加纳米银系无机抗菌剂和芳香胍有机抗菌剂的抗菌发泡橡胶,而且还利用麻纤维抗霉抑菌的特性将鞋里布和中底布更换成涤麻混纺织物,彻底改善了异味和抑菌问题。
就其它方面来说,99作训鞋的不足还在于鞋楦设计中头部较窄,致使成品鞋的鞋头内部容易挤破拇趾和夹角;另外鞋底橡胶配方和花纹的设计仍然显得有所不足,虽然采用了块大、沟深的高防滑设计,但是防滑性能优化的并不好。这两点在后来的高腰作训鞋上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即使是99作训鞋系列确实进步巨大,而且比较适宜于各种日常训练,但是它们称不上是合格的作战军用鞋,原因是从防护能力上来说它们太差了。
[page]四、从胶靴走向皮质战斗靴是未来的方向
我军从很早其就有为部队普遍换装皮质战斗靴的念头,只是一直以来由于成本问题而显得有心无力。总后勤部在99式作训鞋的相关研究论文中就毫不讳言的表示:“外军作训鞋多是高性能的皮鞋或皮靴。我国经济能力有限,除了寒区冬季作训鞋和特种部队作训鞋是皮鞋或皮靴外,多数部队采用布帮胶底的解放鞋。”在宣传文章中常常可见夸奖胶鞋轻巧、声音小、便于山地使用和部队穿插运动等优点,这其实是典型的吃不起肉就大喊吃素有利于避免富贵病。
对越反击战时期应急大量装备的陆空战士高腰皮鞋
笔者自幼在南方丘陵地带中长大,攀山越岭不计其数。就笔者的观点来看,对于山地用鞋,防护能力才是第一位重要的;这种防护能力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防护脚底不被外物刺穿,其次是防护脚踝不被扭坏。
在南方的山岭中,陡峭的山路一旦遭逢雨季,粘质的红土或者黄土就会形成半流动的浓浆。即使是大块深沟花纹的鞋被这种泥浆包裹住以后,鞋底花纹也一样完全无法接触到泥浆下的路基,防滑能力丧失殆尽。这种情况下人必须向路边草丛、灌木等地上有植被的地方行走,稍不注意就可能踩上砍削后剩下的竹子或是灌木尖茬。
尤其是下山时候,一步迈开后根本由不得人停下来,最多只能在很小的范围里勉强选择一下把脚落在哪个方向。毫不夸张的说,鞋底的防刺能力高低,对于行进的速度和受伤概率有着极大的影响——越是人多越是如此。
[page]再其次,陡坡、泥浆、腐败的落叶和掉落的树枝,这些都是破坏人体站立、行走平衡的因素。如果能在脚踝外面有牢固的支撑,那么崴脚扭伤脚踝的概率将会大幅降低;而这一点即使是高腰鞋(鞋后帮达到脚踝附近高度)也不足以满足要求,必须采用靴式结构(后帮腰筒明显超过脚踝高度)。
06式伞兵靴,舒适性和保护性略优于07式作战靴,但是综合性能依然不能与外国同类产品媲美
事实上不只是山路,在任何长距离、长时间的行军作战中,一旦出现较严重的脚部外伤或者关节扭伤,对人体行走能力的破坏将会长达数天甚至更久,其后果远远严重于因为鞋靴重量而带来的人体疲劳。
而且无论是防砸、防火阻燃、耐油,还是其它诸多防护性能,皮质材料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也是西方国家普遍装备皮质战斗靴的原因。我军第一种步兵作战靴的雏形,就是对越反击战时期应急为边防部队大量装备的磨砂靴面的陆空战士高腰皮鞋。
目前,解放军07式作战靴已经广泛装备到了诸军兵种的军人,然而目前07式作战靴仅仅是解决了作战靴的有无问题,困扰我军作战靴发展的问题并不新鲜,穿着舒适性、防水性能等方面的设计能力仍然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也严重受到经济成本的制约。
目前广泛配发的07式作战靴,这是一款合格的军靴,但是距离“好的军靴”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而具体到先进战斗靴的关键制造技术上,中国或自行开发,或通过引进技术设备倒是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比如通过使用多层高强度的聚合体纤维织造布复合成的抗刺穿中底,不仅抗刺穿效果好,而且重量轻、柔软度好;完全消除了以往在鞋底中采用金属片防刺带来的弊端。通过引进德国的desma双密度注射设备,我军作战靴已经采用了双密度鞋底,外层密实耐磨,内层发泡而松软富有弹性。这种鞋底不仅重量轻,而且弹性、缓冲性能好,隔热保暖,行动噪声小。
结语:
解放鞋在中国的历史评价如此之高,并不是因为它在技术或者性能上多么成功,而仅仅是因为在很长时间内别无选择。随着经济能力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高性能的先进作战皮靴才应该是中国作战鞋的真正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