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九一八事变后,多少人想干掉张学良?王亚樵干得最解气

在中国人心里,九一八事变是永远的伤痛。这种伤痛,远远不是七七事变能比的,七七事变时,我们虽然输了,但输得不憋屈。即使是惨烈如人间地狱的淞沪会战,也没有人会觉得我们懦弱,但九一八事变,却是中国人最接受不了的一种最可耻的失败。

这种失败,让所有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切齿痛恨!

而在九一八事变中下令“不准抵抗”的张学良,自然也是人们痛恨的对象,在当时有不少人都想杀他以谢天下。

吴佩孚曾跟张作霖有旧交,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出后,正在四川成都的吴佩孚立即启程,不远万里地赶到北京,一见到张学良就扇了他一个耳光,怒问:“你为什么不打?”

张学良对吴佩孚向来很敬重,就辩解说:“东北军的实力不如日本,如果现在全面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还没等他说完,吴佩孚怒道:“什么是实力?我告诉你,军人最大的实力,就是一个‘死’字!”

张学良自知理亏,不敢再说话。吴佩孚盯着他,说:“国恨家仇,你一个也不顾,你老子的棺材都要竖起来了!”

如果说吴佩孚还碍于面子只是怒骂,那么在社会的底层,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当时,在北京至少出现过十几次刺杀张学良的事件。

有一次,两个青年学生埋伏在张学良必经的一条路上,等张学良的车一到,其中一个学生猛地冲过去,倒在汽车前面。车停下后,张学良的保镖下车查看,另一个学生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手持匕首,猛地向车上的张学良刺去。

当时,张学良带的保镖叫谭海,客栈之前专门介绍过,是张学良的首席保镖,武功极高,所以当那个学生冲出来的时候,谭海虽然已离车好几米,但一个回转,瞬间已回到了车旁,一脚将那个学生踢翻在地。

这时,跟在后面的卫队也赶了过来,迅速控制住了局面。

两个学生被带到了张学良的住所,但没有审问他们,很快就放了。因为张学良也知道,他们只是出于爱国热情,如果杀掉他们,就更要激起民愤了。

更值得一说的还是王亚樵。

在近代史上,王亚樵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这个毫无背景的安徽小子,靠着一把斧头,在上海闯下了一片天地,上至蒋介石,下至小科长,甚至日本大特务,都对他闻风丧胆,成为最具威慑力的暗杀大王。

1933年3月,张学良来到上海,干什么呢?戒毒。看看这个在有些人眼中的“民族英雄”吧,都在干些什么事。

王亚樵是典型的民间草莽英雄,对民族大义看得最重,曾多次暗杀过日本高官,因此对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更加痛恨。张学良一到上海,眼线就上报给了王亚樵。

第二天,张学良的仆人一开门,发现公馆门口有一颗炸弹,吓坏了,赶紧去报告谭海。谭海过来一看,发现旁边还有一封信,谭海小心地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上海不欢迎张学良,请立即立即离开,否则,下次炸弹绝不容情!

原来,这次张学良来上海,是杜月笙做东,王亚樵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也不便冲了杜月笙的面子,所以就送了一个假的炸弹,吓唬吓唬张学良。

张学良果然吓得不轻,赶紧去找杜月笙帮忙。杜月笙便出面,声称张学良已知错,愿以金钱赎罪,请王帮主网开一面。

王亚樵回话说,我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民族大义,如果张学良真的知错,给他三个出路——

一、马上回到东北,重整兵马,和日本人决一死战;

二、如不能战,请返东北,自杀以谢国人;

三、既不能战,又不能死,惟有将全部财产交出,购买军火,接济关外的义勇军。

三条路,请张氏择一而行,否则第二颗炸弹绝不容情!

不过,杜月笙毕竟是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大亨,最后经过多次较量,王亚樵终于松了口,答应张学良在上海住一个月,等戒毒成功后再离开。

这就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处境,已到了人人皆曰可杀的地步,不管是父辈的军阀,还是爱国青年学生,甚至是民间草莽英雄,都对他切齿痛恨。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平时可以有分歧,但到了这种民族大义的层面,所有人都取得了一致,这样的民族,是打不垮的。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mashaohua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