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三国里他们一役成名,一个救人一个吓人,结果还是惨败

长坂坡,在《三国演义》中是个英雄扬名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刘备携民渡江,还有赵云单骑救主,甚至还出现了张飞大闹长坂坡、刘备摔孩子等经典桥段。这几个故事合在一起,变成了《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为后人所反复颂扬,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戏曲、电影及其他的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然而,这些故事都是历史的真实吗?故事真实的背后又隐藏了那些秘密呢?

严格的说,《三国演义》中体现的这段故事是历史上刘备兵败当阳的一个缩影。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发动荆州之战,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曹操。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匆忙想江陵方向撤退。小说中所言的荆州军民十余万人跟随也是历史的真实。刘备携民渡江的本意,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个明确的记载。当时就有部下建议刘备放弃随行的百姓以加快行军速度,当时刘备的回答是:“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说明刘备关爱百姓的优良品德。《三国演义》中对这个情节基本上是完全套用,只是把提出建议的人写成了简雍。应该说这一段小说与历史之间是非常一致的。

接下来的“单骑救主”,在历史上却远没有小说中的那么惊心动魄。《三国志·赵云传》中的记载只有简单的几十个字:

(赵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这个历史记载于小说中的差异就太大了。综合《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这个故事的真相是这样的:为了提前抢占荆州的战略要地江陵,曹操派出了自己最为精锐的部队------虎豹骑追击刘备,打算抢在刘备之前占领江陵。双方在当阳地区遭遇,曹军大败刘备,并抓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此时的赵云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及刘禅,将母子二人安全的带回了刘备的身边。与小说以比较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虚构之处:赵云带着甘夫人母子,是不可能在与曹军进行长时间的搏杀的,更不会出现小说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的情况出现,最大的可能是混在十余万荆州难民之中,躲避曹军的视线而逃脱的。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刘备摔孩子,在历史中没有丝毫的记载,只能说是个文学上的虚构故事而已。

张飞大闹长坂坡,是历史的真实,不过这个故事比起小说中的描述要简单的多。《三国志·张飞传》对这个故事的记载比较简单,这里按照该传的原文进行引用,方便读者与小说中的描述进行比对:

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上文提到,追击刘备的是曹操的虎豹骑,其主将为曹纯,曹操并没有随军。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现曹操与张飞在长坂桥头相遇的情景。至于那个被张飞吓死的夏侯杰也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以上就是历史记载中真实的长坂坡故事。与小说的描述相比,历史记载非常的简单,并除了张飞大闹长坂桥外,并没有其他出彩的地方。毕竟刘备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张飞的神勇对大局而言于事无补。不过这几个故事却也体现出了历史上刘备、赵云、张飞的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一点自然会引起后世民间艺人和剧作家的注意,并以此为蓝本来进行再创作。以《三国志平话》为例,故事中就已经出现了赵云单骑救主、刘备摔孩子、张飞大闹长坂坡等情节。

与历史记载相比,《三国志平话》的改造可谓丰满了很多,而且其中的情节也大都被后来《三国演义》所采用。《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故事比起平话来,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作品的感染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小说中将赵云救主的过程做了更加精彩的描述,突出了赵云的忠义和神勇;对于张飞大闹长坂坡的描述虽然基本与历史、平话都比较相似,但是在最后加上了一个有趣的结尾,为整个故事增加了一个喜剧色彩,同时也表现出张飞做事不密的粗鲁性格。

最后一个就是刘备摔孩子的情节处理问题。显然《三国演义》是照搬《三国志平话》。不过这个故事一直让读者觉得不太可信。虽说小说家在此处用了一首诗来说明刘备摔孩子不过是在收买人心,但毕竟把一岁左右的孩子摔下去有悖常理,难怪后来有爱好者戏称:正是此处刘备摔孩子把刘禅摔坏了,刘禅最后才成为了一个不思进取的傻皇帝。这个笑话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虽然作者的本意或许是为了展现刘备的性格,不过放在这里,似乎过于突兀,难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