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他的绰号叫“大刀”,在上甘岭以血肉之躯,硬抗美军900次冲锋

在开国将帅中,许世友以善用刀著称,曾任大刀敢死队队长,刀劈日本大佐。但说到用刀,许世友还得对一个人甘拜下风,因为这个人的绰号就叫“秦大刀”。

“秦大刀”名为秦基伟,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一次,红四方面军与敌人激战,而秦基伟只能在后方保卫总部,心里痒得难受,实在受不了了,就闯进营长的办公室,叫道:“营长,站岗太没劲了,我要上前线打仗!”

营长不动声色,说:“想打仗可以,连队留下,枪也留下。”营长说这话,自然是想让他知难而退,但秦基伟却旋风般冲了出去,把枪一扔,拿着把大刀就冲上了前线,砍死了好几个敌人。从此,“秦大刀”名扬天下。

秦基伟有句口头禅:“我秦某打仗有两条枪,一挺机枪、一把手枪,机枪是打敌人的,手枪是打逃兵的!”每次战前,秦基伟都要重复这句话,但却从来没有用过一次手枪。一者因为官兵皆慑于他的威严,无人敢当逃兵;二则因为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抱着机枪疯狂扫射,哪还顾得了什么逃兵?据说有一次因打得太过瘾,他的四根手指都被敌人打伤了,却毫无察觉,直到战斗胜利后才发现。

秦基伟虽然军令极严,但对士兵向来照顾有加。有一次急行军,因连日下雨,道路泥泞不堪,扛机枪的战士走不动,已是军长的秦基伟便从马上跳下来,将机枪接过去,自己扛在肩上,大步向前。战士们纷纷向后传话:“军长也扛机枪!”于是,整个队伍都兴奋起来,没有人敢再说“累”字。

秦将军最风光的战斗应当数在朝鲜战场上。

据说,美国军校在研究中国军队时,有这样的话:上甘岭为什么打不下来?雷锋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只有把这两个问题研究清楚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

其中的上甘岭战役,主力部队就是秦基伟的第十五军。

在上甘岭这个仅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美军调集了6万多人、300多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飞机,展开了轮番轰炸,其炮兵火力密度,超过了第二次大战的最高水平。然而,秦基伟硬是用血肉之躯,硬扛住了美军的900多次冲锋,以伤亡1.15万、杀敌2.5万的战绩,让美军无功而返,震惊了世界。

战斗最激烈时,第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给秦基伟打电话,提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打,另一个是收,让他们开会讨论。结果秦基伟在会上不容别人讨论,狠狠地说:“目前整个朝鲜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岭打,这是十五军的光荣!我们要咬咬牙,再挺一挺,敌人比不了这个硬劲。上甘岭战斗要坚决打下去!”

正是凭着这股“硬劲”,秦基伟硬是咬下了这块硬骨头,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颜面扫地。

1961年3月,中国空军组建空降兵,中央军委从全军中挑选出四个最精锐的军,分别为第一军、十五军、二十军、三十八军,让空军司令刘亚楼挑选。结果刘亚楼二话不说,直接指向了第十五军。军委领导问他原因,刘亚楼说:“十五军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

秦将军勇猛无敌,但有时候也傻得可爱。1933年时,秦基伟还不满19岁,第一次见到电话,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有一次从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那里刚回到驻地,电话就响了,秦基伟试着拿起来,捣鼓了半天才听见对方说话,竟然是郑义斋的声音。秦基伟有点莫名其妙:咱俩不是刚见过面吗?你怎么跑到电话里面去了?

秦基伟弄不明白怎么回事,怕郑义斋出了什么问题,就马上骑着马又跑了回去,直到见到郑义斋才放下心来。

还有一次,秦基伟因为看戏还被邓小平骂了一顿。

那是1948年10月底,郑州解放,一天,陈毅来视察,秦基伟很高兴,就请他吃饭,要了几斤牛肉、几两白酒。陈毅也是豪爽之人,两人脾气相投,喝得都晕乎乎的。喝完酒后,陈毅回去休息,秦基伟酒兴上来,又去了中原大戏院看戏。

这时,邓小平打来电话找秦基伟,一听他在看戏,一下子火了:郑州刚刚解放,司令员竟然跑去看戏,成何体统!第二天,邓小平就将这件事在中原野战军通报批评。后来,又专门把秦基伟叫去,狠狠批评了一顿。晚年时,秦基伟回忆说:“小平同志善抓苗头,一抓一个准,矫枉必过正,敲山可震虎,我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