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二战中美国援英的背后,戳破美国是活雷锋的谎言

题记:美国经济虽然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军事、外交、威望等方面仍然与英国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威尔逊竞争世界第一权杖时惨败,更让美国精英阶层明确了自己该如何夺得权杖。为此,隐忍了30年后,他终于等来了二战,美国和英国之间,进行了一场谁都明白的买卖,为此,英国痛苦万分。

谁将是下一个拿到世界权杖的国家?

一战后二战前,尽管部分美国精英希望取代英国在世界的地位,但威尔逊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因此,进入1920年代,美国再次把争夺霸权的手段转到经济手段,对于世界开战以企业为先锋、经济殖民为手段的方式扩充利益和势力范围。特别是加大了对墨西哥以南的北美的控制,并开始向南美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渗透。

随着,经济殖民作为称霸的首要武器的政策的成功,美国精英和普通百姓更加感觉孤立政策对自身的实力增长有好处,为此,1930年代初期,美国对世界事务特别是欧洲事务不再特别关注。即使是德国迅速崛起所带来的危险,美国仍然希望以经济的手段应对,政治、军事上交给了英国和法国。

1.美国的《中立法》从来不中立

1934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拟定的《中立法案》。其中内容规定: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物资,自美国的任何地方或其属地的任何地方,输出、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的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这句话比较绕口,但核心意思就是:只要是交战国,我们的与战争有关的一切都不能运输到与交战国能够产生联系的地方,使之对交战国产生影响。这一法案就是“孤立外交”的典型代表。其后,美国的“孤立情绪”越来越浓厚。

1936年2月29口,美国参众又增加了禁止美国人买卖交战国证券及贷款的规定。

1937年4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罗斯福政府修改的《中立法》,又扩充到了内战国家,并赋予总统确定战争状态是否发生的权力。

罗斯福

但请注意,严重注意,《中立法》对于拉美地区是没有效力的,也就是拉美国家如果发生战争,不受《中立法》限制,也就是说,拉丁美洲只要发生战争,美国就会介入,但世界上其他地区则要受《中立法》限制。这也就是说,美国认真地明了地知道自身由于与英国相比,势力、实力还没有拉开大不可逾越的差距。英国依靠强大的声望依然可以与美国抗衡。

然而,这一切,因为二战的爆发,使得美国有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国的实力被别人削弱了。二虎相争下,美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2.对英援助的背后算计

二战欧洲战场爆发后的1939年,在美国部分亲英精英的统领下,美国统治层内部逐渐趋于统一,即帮助英国打击德国。毕竟作为新兴的帝国,德国对老牌帝国的冲击中有一种冲动——即全方位的占领殖民地。更令美国不安的是,德日两国对美国的后院的渗透在加强,反观英国、法国等则处于守势。详见“同是新兴帝国,美国为何支持老帝国英法与德日为敌”一文(链接见文末)。

为此,在时任总统罗斯福的运作下,美国国会终于在11月份修订了《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可以购买美国武器,但必须要自己运输、现金交易。1940年,罗斯福第三次就任总统后不久,便向英法中三国售卖军火,同时,向我国政府提供2500万美元贷款。

丘吉尔

1940年9月,丘吉尔以英国所属的纽芬兰、百慕大群岛等8个岛屿上的军事基地作为筹码,用99年租借给美国的租借权换取美国的50艘一战后的旧驱逐舰,这些军舰主要是为英国进行护航、反潜(德国潜艇猎杀目标)。

鉴于英国等国家在与德国、日本的交战中,因为战争花费的巨大,其可运用资金越来越少的情况,罗斯福便开始琢磨如何避开美国法律的规定。例如《中立法》规定要现金、自运;《借款拖欠法案》规定:美国不能向没有偿还完一战债务的国家提供贷款。

经过罗斯福的暗中努力,《租借法案》出现。1941年3月11日,美国众议院以260票赞成、165票反对(可见孤立主义思想以及亲德势力也很强);参议院以60票赞成、31票反对最后通过了该法案,授权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借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起初,美国总统被授予借出13亿美元以下的军事物资,但实际上到了1944年,美国向英苏中等国借款500亿美元。借的形式主要是优惠贷款和无偿帮助两大形式。可以说,这些借款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确实起到了重大作用。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美国人是国家雷锋,美国人从来不会做赔本买卖。不说,这些援助本身就是美国希望在自身不参战的前提下,削弱已经确定的对手的实力的目的。而且,也不是白借的,受援国要向美国提供原料、劳务、各种物品、各类军事和经济等情报。

同时,美国利用借款获得了英法等国的海外军事基地,使得美国海军势力开始遍布世界。同时,在经济合作的幌子下,受援国的经济以及有一定优势的的产业、行业也迅速被美国同类企业打败或削弱。各种有形或无形(如国际地位)的资本回收、利息、分红等形成的利益回报也是十数倍于付出的。

有时间我们谈谈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背后,二战中的蒋介石其实和丘吉尔一样,对罗斯福的援助一样很清醒

例如美英签订《租借总协定》后,美国给予英国大量借款,但是,因为这些借款所形成的衍生业务,美国军工企业获利1000亿美元,仅仅英国就是美国总援助的两倍。也正是借着二战,美国军工企业的实力大涨,其势力开始进入各个阶层。由此导致二十年后,二战老兵艾森豪威尔忧心忡忡,警告美国人不要被军工企业集团控制。

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在以援助为幌子的借款、援助下,美国逐渐控制了之前由英国控制的海上、陆上的经济与军事乃至战略上的利益,从而为二战后,美国最终成为世界老大奠定了基础。反观英国,丘吉尔明明知道美国不会当雷锋,但毕竟保命最要紧。

英国就这样在痛苦中交出了对未来的控制权。

相关文章:

美国崛起、对外战争5篇文章链接

美国崛起、对外战争17篇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