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对毛主席的战略战术领会得很深,运用得很好的人不是林彪,而是他


毛泽东麾下有十大元帅和一千多名将军,还有大量其他各个方面的人才和干部,那么谁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领会得很深,运用得最好呢?

这个人不是大家公认的“战神”林彪,而是他!

此人组建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支部队——孙中山元帅府铁甲队,领导了我党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具体指挥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并取得完胜,但他不是共和国元帅,也没有授予军衔。

他就是周恩来。

纵观周恩来的军事生涯,他独自指挥的大仗不多,但参与指挥的大战却不少。红军时期的且不说了,在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如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孟良崮战役,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宜瓦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都有他的身影。从1947年3月起,毛泽东指挥的各重大战役,都有他的参与。

为什么以1947年3月为起点呢?

当时胡宗南十万大军进攻延安,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彭德怀要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到前线指挥与敌作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代理总参谋长。从此,他就与毛泽东一起转战陕北,并成为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主要助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中谈到陕北转战时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

周恩来接话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军事组工作的参谋张清化后来说:

在这个阶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周副主席在军事上是党中央、毛主席完全不能缺少的得力助手,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组织者和指挥者。当时他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深得党中央、毛主席的称赞和全军的拥戴。凡是党中央研究,毛主席下了决心以后,具体的组织布署和如何执行等都是周副主席具体来抓的。无论前方或后方,无论是后勤供应或部队调动,总离不开他的具体组织指挥。周副主席的军事修养很好,对毛主席的战略战术领会得很深,运用得很好。……周副主席不仅要管全国的军事指挥,而且还要管中央支队本身的工作。(张清化著:《雾都遇险巧周旋,解放战争建奇功》。)

在陕北转战期间,无论是毛周率领的中央支队还是全国战场的作战,周恩来都是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和决策的主要助手。毛泽东是杰出的战略家,周恩来则是杰出的执行家。可以说,周恩来完美地落实和贯彻了毛泽东每项高明的决策。

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渡过黄河,前往华北。到达西柏坡后,周恩来又与毛泽东联手指挥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充当毛泽东的助手,起着参谋长的作用。《周恩来传》主编金冲及先生说:

那时,军事上的问题主要是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解决。毛泽东是挂帅的,周恩来参与决策,并具体组织实施。除了军委作战部外,周恩来还有个小作战室,由张清化任主任,相当于他的军事秘书,每天根据局势变化负责标图。周恩来常到军委作战室了解情况,他对敌我双方的战争态势、兵力部署、部队特点、战斗力强弱,甚至国民党方面指挥官的简历、性格等,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有什么情况,周恩来总是先仔细地核实并弄清,然后向毛泽东报告。两人经过研究确定对策后,多数由毛泽东起草电文,少数由周恩来起草,而所有军事方面的文电都经周恩来签发。(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第730页。)

对于周的参谋长和助手的作用,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后来也对人说:“恩来同志在陕北时实际上是总参谋长。许多作战方案。包括以后朝鲜战争时期的作战方案,都是他先拟好了送给主席看,由主席批,或者他先找主席请示,谈好后,由他再来贯彻。”

此中,毛泽东当然是主帅,是决策者和最后决定人,周恩来是贯彻和执行者。金冲及说:

当时党的领导集体是五大书记,在军事方面很多重大决策的作出,毛泽东当然起着主要作用,接下来就是周恩来的参与了。……所以,说毛泽东是决策者,周恩来是执行者……(《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军事决策,要由周恩来主要参与和执行呢?张清化有一个解释:

“周副主席的军事修养很好,对毛主席的战略战术领会得很深,运用得很好”。

也就是说,只有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决策的执行和贯彻,最准确、最恰当,即两人配合最默契。

相比来说,林彪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领会和执行,就远远不如周恩来了。且不说红军四渡赤水时走弓形路一事了,就拿“战锦州”来说,周恩来后来说,"当时东北战场最大的麻烦就是林彪"。为什么?就是因为林彪领会不到毛泽东超级、高明的战略战术,在执行打锦州的战略方面毛泽东屡次做工作,还是反反复复。

周恩来对毛泽东战略战术领会得很深,运用得最好,源自于两人长期的、亲密的合作,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周恩来对毛泽东十分熟悉和深刻了解后才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