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邓小平为什么是军事家?对越自卫反击战与抗美援朝有何惊人相似?

邓小平去世后,对于他的评价,几乎一边倒地集中在经济上,并且主要是改革开放,有代表性的,如联合国秘书长说的:“(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和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的主要设计师,国家社会也将铭记他。在他的领导下,他所发动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他的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其他评价也与此大致差不多。国际社会对邓小平军事方面的贡献评价较少。

其实,邓小平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军事家。

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南征北战,长期在军队中担任政治委员,在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是总前委书记,也因此曾被国民党称为“虎将”。邓小平敢战、善战,在抗战后期曾单独主持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和129师,颇有大将风度。他1977年第三次复出后,掌军很长时间。期间,打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细观这场战争,邓小平的战略眼光和斗争艺术,完全是一位军事高手,说他是大军事家并不过分。

有意思的是,这次对外作战,邓小平与毛泽东当年领导的抗美援朝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敢战。

毛泽东发起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才刚刚一年,百废待举,经济极度困难之际,他做出的与世界第一号强国美国作战决策,是十分艰难的,体现出大军事家的卓越智慧。

彭德怀后来说:“(毛泽东)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

当时,中国并不想跟美国打这一仗,不想打又不得不打,决策非常艰难!但是,毛泽东不顾一些人的反对,果断决定出兵,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让不可一世的美国佬向中国人民低下了高昂的头。

邓小平对越作战,当时也面临同样的国内外问题。

当时粉碎“四人帮”才两年多,邓小平复出时间不长,而国内经济由于洋跃进陷入困境,到1978年年底,我国物资、财政、信贷和外汇支付都发生了大的不平衡,三个产业的比例失调,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国家经济出现严重失衡。

在国际上,中国周边的军事威胁日益加重。

1978年11月3日,苏联和越南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约定一方成为进攻或进攻威胁的目标,另一方即进行协商以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12月13日条约生效。12日后,越南向柬埔寨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边境燃起了战火。

这一幕就宛如当年的朝鲜半岛,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挑起半岛纷争,且美国出兵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

此前,1977年7月18日,越南和老挝签订《老挝越南友好合作条约》,越向老增派军队、顾问和专家。老挝、越南本是中国与美国的缓冲地带,现在成了苏联威胁中国西南边疆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苏联在中国西北部的军事威胁倍增。

1978年4月27日,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苏联大批人员进驻阿富汗。12月,两国签订合作条约,宣布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建立亚洲安全体系。接着,苏联控制阿富汗,伙同印度对中国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两翼形成夹击,对中国西部安全构成强大军事压力。

苏联在陆地、海上对中国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同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一样,中国面临着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强大的军事威胁。而越南忘恩负义,对中国进行挑衅,打击排挤华侨,在边境进行挑衅。因此,惩罚忘恩负义之徒,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势在必行。

因此,对越自卫还击战,也成为邓小平不想打又不得不打的战争。尽管邓小平如何下决心打这一仗的详情尚未公开,但可以想见,对刚复出的邓小平来说,肯定是一个艰难决策。

邓小平果断亮剑,是与当年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一样敢战,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体现出了一位军事家的气魄。

其次,他们都善战。

两人都采用了连横之策。

毛泽东发起抗美援朝战争,众所周知,与苏联成功实现了联合。在战争期间,两国签订了不少协议,苏联给中国提供廉价武器,给予中国经济上的支持,中国直接与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反侵略作战。

邓小平发起对越作战,意在教训越南,反击前苏联的军事重压,也采取了国际上进行联合的办法。

此时,中美关系正常化,实际上结成了同盟关系。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应邀访美,与美国总统就国际局势进行商谈,达成一致。1月30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有人问:“由于柬埔寨得到北京支持的政府被推翻以后出现的紧张局势,中国是否可能进攻越南?”

邓小平回答道:“我们不能允许越南到处捣乱,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为了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可能不得不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邓小平的访问,实际上与美国结成了同盟关系。

2月初,邓小平接着访问日本,与田中首相会谈。

邓小平连访问两国,争取了盟友,为对越发起惩罚性战争争取了国际支持力量。

第三,两场战争都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考虑。

无论是东亚(朝鲜)还是南亚和西亚,在地缘战略上,于中国都有着不言而喻的极其重要的国家安全意义。

在东北亚,朝鲜是一个战略要冲,也构成中美之间的缓冲区。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1950年10月24日,周恩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18次常委会上说:“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假如我们采取消极防御的办法”,“鸭绿江一千多里的防线,需要多少部队!而且年复一年,不知它哪一天打进来。这样下去怎么能安心生产建设?况且敌人如果将朝鲜侵占了,也不会就此罢手。所以,从朝鲜在东方的地位和前途的展望来说,我们不能不援助;从唇齿相依的关系来说,我们也不能不援助”。这就是毛泽东等人不得不打朝鲜战争的军事上的战略性考虑。

邓小平对越自卫还击战,也是与毛泽东一样出于同样的战略考虑。

南亚和西亚,对中国也是有着同样的地缘战略意义。邓小平不打这场战争,中国的国家安全处于巨大的军事压力下难以喘息,保家卫国的压力将倍增,中国即将推进的改革开放,也将面临十分严重的外部不安全环境的干扰。因此,邓小平打这一仗,非常及时。

第四,他们都赢了。

毛泽东和邓小平解决战争的方式都是赢战后的速战速决。

与世界最强的美国较量,毛泽东发起一至五次战役让美国人吃了大亏。战争打响后不到一年时间,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美国就提出了停战谈判。毛泽东等人没有拒绝。尽管之后双方打打停停,但中国一直握着主动权。美国对谈判的拖,终于让战争贩子们陷入美国人民的反战海洋。艾森豪威尔以谈判停战为竞争口号赢得总统,最终主动和中朝伸出橄榄枝,进行谈判结束了战争。

邓小平的自卫还击战,大规模战争的时间更短,几十天就撤军回国,表现出军事上的速战速决。此举既打击了敌人,又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之后,双方在边境小战没停,但对方一直处于劣势。

战争的结果是,国力薄弱的越南经济出现严重问题,之后物价年均上涨120%,1986年通货膨胀率竟达到774%,80年代中期,经济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帮助越南支撑下去,苏联每年要向越南提供10亿卢布的直接援助,近30亿卢布的间接援助。同时,苏联在阿富汗损失每年直接损失30多亿美元,最终在扩军备战中被拖死,不到十年就瓦解解体。

第五,两场战争都是达到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目的。

对于两场战争,毛泽东派出的是“志愿军”,邓小平则叫做“自卫还击战”,从出兵名义上,都争取了战争正义性上的主动。

两场战争虽然断断续续持续了不短的时间,但最终达到了毛泽东所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目的。

韩战结束,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增,美国从此不敢与新中国进行直接的军事较量。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战争一开始,越南紧急请求苏联履行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的义务,苏联只同意派遣军事指挥顾问团协助作战,在中苏北部边境,苏军几十个师除作一些类似威吓性的演习之外,始终没实质性的调动和部署。前苏联解体,最终使得长期影响我国东北、西北安全的威胁消除。

这两场战争均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从自卫还击战的指挥和决策来看,邓小平无疑称得上一位大军事家。(陈冠任原创,禁止转载复制和改编。谴责呱唧、传阅、360doc、万花镜、扬州文化网、新闻头条等假冒伪劣网站侵权转载)

(订阅号:陈冠任——头条号自媒体榜第13期第五名,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