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这场战役决定了谁将统治中国276年。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说起这场历史上绝不能错过的大战,必须要知道的几点。

1. 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2.当时朱元璋兵力不足及陈友谅一半。

3.“渔船”和“航空母舰”之间的对决。

相信仔细研究过这场战役的人都会发现,这场原本属于碾压型的战役,为什么会反败为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我们先来了解下这场战役的背景:

从双方兵力来对比,陈军号称60万大军(其实不然,这个数字在45-60万之间),朱军仅仅20万大军;陈军的船大多是新造的还有几艘“航空母舰”,这种船分为上下三层,每一层之间用铁板隔开,且隔音效果十分好,就算上面的人大翻天,下面的人也不会知道。(史载)朱军的船当时也有不少新造的,可是技术完全比不上陈军,还有不少渔船。

相比之下这场本应是碾压的战斗,为何会如此大的反差,如此让人想一探究竟!

胜利原因:

1、洪都保卫战

鄱阳湖大战为何会拉扯到洪都保卫战呢?这其中牵扯到一名军事奇才,这名军事奇才在当时元末绝对可以排进前五,而历史上知晓他的人少之又少,而这场保卫战被历史军事分析家称为“保卫战上的奇迹”

元朝末年,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陈友谅部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献江南重镇龙兴(今江西南昌)城于朱元璋,朱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府”,以其侄朱文正为大都督,大将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驻防洪都。

其实很多人应该以及猜到了,这名军事天才就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正文。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江南兵力空虚之隙,发兵号称60万,围攻洪都。守将朱文正以四万大军,注意这里是四万大军!!!抗守陈军的60万大军,比例是1:15。

60万大军包围洪都城的场景可以想象的到。

最终结果以朱军抗守85天胜利告终,注意这里是胜利!

当时陈军已经大战85天,并且还没有攻破区区4万守军的洪都城,意志力和战斗力都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的抹灭。原本认为轻松就可以拿下的城池却拖了85天,并且以失败告终。这种战斗对整个部队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我认为这绝对是朱元璋为何能在鄱阳湖决战上取胜的最重要的原因了!

如果对这场战役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平行学社 后面我们也会来仔细分析这场保卫战,以及这名军事奇才。

2、部署得当,指挥正确。

朱元璋在进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阳湖与鄱阳湖,长江与鄱阳湖各隘口,层层“派兵扼守,一则切断陈军归路,二则限制陈军兵力展开,阻止其发挥兵多舰大的优势。然后,集中兵力,逐次打击陈军。陈军战船高大,稳性好,载兵多,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朱军。但其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差,加之又联舟布阵,这就更加“不利进退”了。朱军船小,机动性好,便于灵活地打击陈军,但有仰攻困难,不耐冲击,难于正面突防等弱点。

针对这一情况,朱军采取扬长避短,以长击短的战法,先是以分队多路进攻,充分发挥火器作用,连续突击陈军。

3、好像是偶然,又好像是必然

朱元璋就像是小说里面的主角一样。主角光环附体。

而鄱阳湖大战最具戏剧性的是,最后陈军竟然把所有的船只用铁链绑在一起。

而朱元璋只用了一把火就赢了历史上这场看似不可能取胜的战斗。

其实历史上太多偶然了,也太多必然了。运气的因素也好,实力的因素也好。很多事还是与人品,性格息息相关。比如陈军明明可以60万大军直接夺取金陵(南京,当时朱元璋老巢),可偏偏因陈友谅此人瑕疵必报。因为胡廷瑞的背叛让他感觉到耻辱,所以大举进攻洪都城。导致了这场战役戏剧性的失败。

有人说朱元璋当皇帝是天命,而我不这么认为,很多事情真的和性格息息相关。

【文学交流·文学问答·古诗文库】

关注平行学社(px_xueshen),国学测试题来袭,来应战吧!

平行学社征稿活动持续发酵中,奖品奖金,只等你来拿。

欢迎加学社君:pxx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