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将日本战俘押往西伯利亚进行改造,战俘称那里是地狱
1945年8月,结束欧洲战争的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宣布对日作战,将主要兵力大概150万人集中在苏中边境地区,日本关东军随即陷入绝境。日本本土不久前刚遭受到美国投掷的两颗原子弹重创,天皇和内阁对于是否继续战斗举棋不定。特别是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70万关东军仍处于待命状态。苏联趁火打劫,让日本非常紧张。
战斗打响后,苏军发动闪电战,遭遇了日军的顽固抵抗。战争很快结束,苏联损失约3万人,日本损失约8.3万人。迫于现状和压力,日本天皇下令近60万关东军放下武器接受苏联的处置。苏联对待日本战俘有自己一套哲学,随即将60万战俘押往极地西伯利亚做苦力,弥补当地人口不足。
从远东押送到万里之外的西伯利亚,交通工具匮乏,加上苏联对于接收如此数量的战俘准备有限,日本战俘只能在简易棚里穿着单薄的衣服过冬。西伯利亚这个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天气预报中经常会听到一股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即将进入我国,结果就是大风降温。可见西伯利亚是个苦寒之地,最低气温达零下68度。
后来有位日本战俘回忆,西伯利亚就是“地狱”的代名词,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苏联人甚至没有给他们准备厕所。为了防止有人睡着了被冻死,战俘彼此之间必须隔段时间就大声叫喊。这不是最可怕的,战俘这么多,人吃马喂消耗很多粮食,可怕的是苏联战俘后勤管理部门提供的粮食仅仅为人数的三分之一。有胆大的日本战俘说,饭不够吃没有力气干活。没饭吃怎么办?苏联人太绝了,将没饭吃的日本战俘聚拢在一起,拿起机枪全部突突死了。日本人有个特点,他内心里特别狠,你只有做的比他更狠,他才能服你,崇拜你。见到同胞这样“壮烈”的死去,剩余的日本战俘吓坏了,再也不提饭不够吃的事情了。
在西伯利亚的一个战俘收容所,1500人被关在这里,一个冬天过去,就有500人被严寒和饥饿夺走了生命,而这样的情况在当地非常普遍。战俘们都很羡慕伐木工这个工种,因为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可以被允许携带一根短木头回去烧火取暖。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第一个难熬的冬季,根据官方统计55000名日本战俘死去,前后约20万日本战俘被埋葬在在西伯利亚。有关这20万战俘的死亡原因,日本至今讳莫如深。1950年开始,苏联陆续归还了日本40万战俘,但这一数字与日本统计相差很远。战俘在苏联的档案根本没有给日本,日本人问起就说没有。苏联的恐怖做法传到国内,让日本人大为震惊。至今日本人对继承苏联主要实力的俄罗斯人心存畏惧,例如两国间悬而未决的北方四岛领土问题,日本人只是嘴上嚷嚷,动真格的,他还未必敢。
苏联对待日本战俘和在战场上缴获的武器没有分别,只把日本人当战利品。既然是战利品,如何处置自己说了算。二战过后,苏联在国内大兴基础设施,日本战俘派上用场。挖煤、修铁路,造水电站等等,同时期的工人至少有40%都是日本战俘。客观来讲,日本战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算是物尽其用。除了劳动改造外,苏联还注重向日本战俘灌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通过学习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苏联人亲近。日本战俘纪律性强,干活从不偷懒,大大强于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战俘。由于连年战争,苏联国内男性比例小于女性,一部分表现优秀的日本人被选出来与苏联女人结婚。
我们再看当时的蒋介石政府是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与苏联大相径庭,蒋介石为了一党私利,对外宣称“不念旧恶,与人为善”,在1945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将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和日本战俘安安全全舒舒服服的送回日本国内,包括无罪释放了罪大恶极的侵华日军战犯冈村宁次。不仅如此,蒋政府又“以德报怨”放弃日本战争赔款。这一做法让当时的世界为之震惊,东方文化孕育出的民族轻易的将日本人的战争罪恶一笔勾销,令美国人无法理解。杜鲁门总统发表演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珍珠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很难被忘记,没有什么比同胞的生命更宝贵。”曾被日军俘虏的英国战俘也回忆,无法无法原谅日本人。日本人经常用战俘的身体做实验,把器官都挖出来,看看人到底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