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大汉天下---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四川军政府造银币

军政府造四川银币背“汉”字,在四川泉界俗称“川板”,在北方泉界普遍称“汉字银币”。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结束银本位币制度的国家,世界上其他国家早已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的机制银币都随着旧中国国际贸易的开展而大量汇聚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旧中国流通。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长期大规模收兑银元的行动使得民间老银元的实际存量越来越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为稀有的文物收藏品的。

在我国发行的近千种老银币中,有一种图案非常别致、中央有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这就是精美的“四川军政府大汉银币”。该款硬币乃中华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大字点金版),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四川省军政府成都造币厂铸,民国成立后废除龙模,由四川军政府自创模型。银币直径39毫米,重量约25.5克,正面中央珠圈内镌“四川银币”四个字,四个字中间镌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蓉城成都珠圈外上端镌“军政府造”四个字,下端镌币值“壹圆”,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四瓣花星,银币背面中央圆圈内镌一个篆文“汉”字,代表了新政府“大汉”的意思,具有反清意义。有横向底纹装饰,旁围十八个小圆圈组成的圆圈,内镌纵向饰纹,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圈外上端镌“中华民国元年”六个字,其银字的金旁系连书四画,本品为大字点金版,是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中最稀贵的版别。此项模型即为四川银元定型,一直未变。”随着国家政策及时代的变迁,其存世量逐渐减少,现更其难觅。

1911年5月,腐败的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化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全国各地人民的反对,四川省反响尤为强烈,数十万人参加了保路同志军。武昌起义后,各省先后宣布独立,保路军包围了成都。赵尔丰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只得将政权交给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蒲殿俊等立宪派人士。于是,四川省也宣告独立,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并接管成都造币分厂。为扩充军需,铸造发行了这种“汉”字银币。

这种“汉”字银币有壹元、伍角、二角、一角四种币值。“壹元”银元正面图案中央是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代表了新政府“大汉”的意思,具有反清意义。“汉”字周围有18个小圆圈,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两侧有四瓣花星,上方有“中华民国元年”六字;背面图案中央是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蓉城成都;花的四周环有“四川银币”四字,上方是“军政府造”四字,下方是面额“壹圆”字样,两侧仍有四瓣花星。壹圆币的重量比一般“袁大头”、“船洋”、“龙洋”银币轻,仅为25.5克,但成色96%--96.8%,伍角、二角、一角币的成色则96%--96.28%左右。

民国十四年(1925)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三军联合逐走杨森,进入成都后,邓锡侯接管造币厂,即步杨森后尘,全铸半元与壹圆银币。由于邓锡侯独占造币厂,引起刘文辉不满。刘遂收买造币厂制模工匠,为其雕模,在其防区雅安开铸银币。川中军阀尽皆仿效,刘部旅长刘元塘在会理、邓部李家钰在成都忠烈祠、城隍庙及遂宁防区、谢德勘在成都外南倒桑树街、罗泽洲在顺庆、邓国璋在郫县、黄逸民在灌县、扬荣向在金堂、陈书农在合川、田部何瞻如在安县、曾南夫在三桥南街纷纷开厂铸币。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川中军阀铸币之所多达28处。其铸伍角与壹圆币,且成色低下,含银竟有低至30%--50%者,高的也不足75%。故四川民间为区别之,称前成都造币厂所铸伍角与壹圆币为“厂版或者原版”,称各地军阀设厂所铸伍角与壹圆币为“杂版”。

在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的过程中,军政府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虽然后来演变成军阀混战)。军政府作为非常时期的区域性临时政府,曾发行过货币,如湖北军政府和四川军政府,都发行过铜币。只有四川军政府发行过银元。这些货币,开始是为了筹措军饷,维持政府开支,以后也成为区域性的货币。所以军政府货币具有军用货币和民用货币的双重职能。

与孙像开国纪念币和袁像银元比起来,军政府造四川银币流通范围较窄,发行量与存世量自然无法与前二者相比。由于这个原因,接触川洋的人比较少,研究者更少。但这并不表示川洋的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不高。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地方政权的特殊货币,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是历史的见证,好比过去农民政权发行的货币。

银币文化交流号:zgg18321856470

钱币交流沟通:15316013981(提供免费洽购价格评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