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真不闲事大!多次企图扩大战火,终如所愿小冲突变大东亚战争!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卢沟桥事变。每一场战争的开始都是有一个导火线的,那么卢沟桥事变究竟是谁打响了第一枪。

其实,早在卢沟桥事变7年后的1944年,当时指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最高长官牟田口,这时升为中将,任侵缅第15军司令官。他已十分清楚日本战败的局面,追忆当年,牟田口对人说:“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卢沟桥射击的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见儿岛襄《太平洋战争》,东京1975年出版。)

北平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和保定绥靖公署军事法庭1946年6月审判战犯茂川秀和的问答笔录对谁挑起战争有过涉及。法官问:七七事变是谁挑起来的?茂川答:是日本军国主义。法官问:七七事变近因是为什么?茂川答:(日军)北平驻军外出演习时被打击了。有这个事情。法官问:这责任应当谁负?茂川答:在日本军负。法官问:第一枪是谁先放的?茂川答:是日本放的。茂川还承认,中日双方于7月11日达成停战协定后,他又多次唆使部下趁夜在中日两军之间鸣放鞭炮,企图激化冲突,扩大战火。

他在笔记中也写到:“我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后来事变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终于发展成这次大东亚战争。”(见小俣行男《日本随军记者记闻录——太平洋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牟田口率部向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这是铁的事实;但他说发生侵华战争是他个人的责任,这不符合历史。因为发动侵华战争,是日本国早就规划在他们军事侵略的筹谋之中。

北平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和保定绥靖公署军事法庭1946年6月审判战犯茂川秀和的问答笔录对谁挑起战争有过涉及。法官问:七七事变是谁挑起来的?茂川答:是日本军国主义。法官问:七七事变近因是为什么?茂川答:(日军)北平驻军外出演习时被打击了。有这个事情。法官问:这责任应当谁负?茂川答:在日本军负。法官问:第一枪是谁先放的?茂川答:是日本放的。茂川还承认,中日双方于7月11日达成停战协定后,他又多次唆使部下趁夜在中日两军之间鸣放鞭炮,企图激化冲突,扩大战火。

日本人拉肚子挑起战争

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端的借口除“非法射击”之外,还有所谓“士兵失踪”的事情。

1937年7月7日夜,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

日方要求入进宛平城搜查的主要理由正是“士兵失踪”。实际上,那位“失踪”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一名二等兵,因解手离队,不久就归了队。后来有人问起志村为何“失踪”,清水假装不知道,居然提出3种推测:

(一)可能是解手去了;

(二)可能是奉命侦察,走错了路,回到部队演习位置时,中队已转移;

(三)也许是因疲劳伏在地上睡着了。

这本来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只要问问志村本人就会一清二楚;可是日方一直含糊其词。

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所谓“失踪”日本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一名二等兵,“失踪”原因是拉肚子,而所谓“失踪”,其实此人于20多分钟后就已悄悄归队,而以“拉肚子”为由挑起事端的,正是臭名昭着的东条英机。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所有事情不是突然发生,他都是有一个过程,就如卢沟桥事变一样。日本侵华也是一个积聚的过程,是蓄谋已久的事件,这才是历史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