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日守城他腿骨被打断,不当俘虏他自戕殉国,蒋介石朱德都送挽联

抗日守城他腿骨被打断,不当俘虏他自戕殉国,部下与敌肉搏全殉国

记住英雄,传承历史。抗日英雄故事之范筑先

范筑先与山东聊城保卫战

裂眦北视决不南渡

现年已93岁高龄的赵健民老人,当年担任过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曾多次当面向范筑先将军陈述我党的抗日主张,数次参加范筑先指挥的与日军的激战。回忆起范将军那精忠报国的浩然长气,老人仍激动不已。

赵老回忆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两个多月的时间,日军就占领了德州等地,山东形势吃紧,作为国民党在鲁西北最高地方官员的范筑先,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选择。 范筑先1882年生于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彦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读书,13岁丧父辍学。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家从军。辛亥革命后,历任中央陆军第四师连、营、团、旅等职。1929年后,任冯玉祥部第13军少将参赞。“九一八”事变后,到山东韩复榘的第三路军中任少将参议,先后担任沂水县、临沂县县长,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虽然长期在旧军政界任职,但一直保持着正直廉明、爱国爱民的好品质,很受部下和群众的尊敬和信赖,他从沂水调任临沂县县长时,曾出现万众挥泪送别的动人场景。在日军入侵的紧要关头,他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中共鲁西北地方组织的努力推动下,范筑先真诚地和共产党合作,走上了共同抗日的道路。 日寇入侵山东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保存实力,向范筑先下达了南撤的命令,范筑先率领专署机关人员撤至黄河北岸的齐河县官庄渡口坐观形势,共产党员姚第鸿等人反复劝说其拒绝韩复榘的南撤命令。范筑先立即召开部属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决心返回聊城。他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愿随我回去的就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南下,绝不勉强。”

1937年11月初,日军侵入鲁西北,临清、高唐等城镇相继失守,形势骤然危急。韩复榘复命范筑先迅速撤退到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再无中国军队,你如现在不撤,以后就来不及了。”在此紧要关头,共产党员姚第鸿、张维翰向范筑先反复阐明抗战形势,再次劝说坚持敌后抗战。范筑先看到国民党军队纷纷南撤,依靠国民党抗战已不可能,经过反复考虑,他再次拒绝了韩复榘要其南撤的命令,并向全国通电。通电中说:“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 通电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极大地鼓舞了鲁西北民众的抗日热情,先后建起了30多个抗日县政权,并委派张维翰等11名共产党员任县长,抗日武装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人左右。 1938年10月,黎玉和张经武带领中共中央派往山东的200名干部路经聊城,范筑先亲切接见了他们,黎玉转交了毛泽东给范筑先的亲笔信及《论持久战》一书。毛泽东在信中赞扬范筑先在敌后坚持抗战的贡献和作用,勉励其坚持抗战到底。范筑先看了毛泽东的亲笔信深受鼓舞,激动地说:“当今之世,要救中国,要想不当亡国奴,唯有听共产党的话。”

浴血奋战壮烈殉国

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汝峰,从事范筑先研究多年,收集了大量翔实的史料,采访过多位和范筑先将军共过事的高级将领,以及跟随其战斗过的官兵。据他介绍,在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范筑先将军指挥所属部队主动出击,英勇杀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1938年夏天,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政令达30余县,军事势力范围更广,开辟了广阔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支持共产党人办起了《抗日战报》等30多种抗日报刊,建起了20多万人的群众组织,经济得到恢复,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抗战事业蓬勃发展,有“山东红了半边天”的说法。 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引起敌人的恐慌。1938年11月11日,日军由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

13日上午,范筑先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迎击日军的作战方案。与会的多数人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应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应把部队转移到城外和日军打游击。范筑先同意这一建议,决定把各机关、学校全部转移到农村,枪支弹药运到城西南的张炉集,并鸣锣动员群众出城,同时任命军法处处长刘佩之任城防司令,率游击营和第二支队的两个连负责城防,待日军进攻聊城时,范筑先在城外调集部队夹击敌人。 14日上午9时,日军的先头部队步炮兵300余人、汽车坦克10余辆,在飞机配合下,逼近聊城近郊。此时,各机关、学校的一些人员已陆续撤出聊城,范筑先布置完战斗任务,正准备和已经撤出城外又返回城内催他出城的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撤退时,国民党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兼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春突然乘车从临清赶来,与范筑先商谈起整编部队的问题来,一直到下午4点方才离开。这时日军的火力封锁了出路,范筑先已经无法出城指挥作战,遂留在城内和张郁光、姚第鸿指挥游击营、卫队营、手枪连、传令队等少数部队守城作战,以待外援。但在城东关布防的民军第一路在日军还未攻打聊城时就放弃阵地逃走,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也趁机以追赶民军第一路和调集部队为名,从北门带着游击营的一个连溜出城外,整座城池陷入日军包围中。下午4时,日军首先从南门攻城,游击营同日军在南门展开激战。在日军爬城的危机时刻,范筑先、姚第鸿、张郁光率50余人赶来增援,连续打退日军数次进攻,毙伤日军数十人,守城部队也伤亡30余人。

14日黄昏,日军攻占聊城东关,随后在猛烈炮火配合下,由三个方向爬城。范筑先、姚第鸿急率传令队赶到东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此时通往各县的电话线尚未被日军切断,范筑先用电话令各县派部队火速支援。但是在东南方向的第5、6、21支队均被寿张、阳谷、东阿的“忠孝团”部分反动武装所阻止;高唐驻军由于日军的围攻,也不能来援;在大峰山活动的第10支队2团,接到中共鲁西特委军事部长王幼平“聊城危机,火速来援”的急信后,由团长刘致远率5个连火速奔赴聊城,但一时还未到达;驻冠县的第10支队奉命在金滩镇阻击大名的日军,也不能前来增援。当夜12时通往各县的电话线被日军切断,东关的敌人又开始进攻。范筑先和张郁光、姚第鸿急率传令队到东门督战,并令刘佩之从传令队、执法队、武术队中挑选出30多名战士,从西门隐蔽突围。由于日军机枪封锁,突围失败。 15日拂晓,范筑先把司令部转移到光岳楼下,指挥部队四门防守。此时,攻城日军增至700余人,在飞机配合下,再次向东门守军发起猛攻。范筑先和姚第鸿再次赶到东门督战。经过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战斗中,范筑先左臂被炮弹炸伤,30余人壮烈牺牲。上午9时,日军用大炮平射,将东门轰开后,蜂拥入城。范筑先由东城门上退至光岳楼下,继续组织部队同日军展开血战。在日军飞机扫射时,范筑先的腿骨被打断,在送往天主教堂医院的路上,范筑先自戕殉国。随后,守城部队出现混乱,130余人从西门突围失败,伤亡惨重,剩下的30余人退至西门瓮城里和日军展开肉搏战,最后全部战死。下午5时左右,聊城完全被日军占领。 在这次聊城保卫战中,范筑先将军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及城防副司令郑佐衡、警察局局长林金堂等守城健儿700余人壮烈殉国。

烈士英魂全国哀悼

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痛悼。12月13日,重庆举行追悼大会,朱德、彭德怀、吴玉章、董必武以及蒋介石分别送了挽联。朱德、彭德怀送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伤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吴玉章、董必武送的挽联是:“三友见精神,松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老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为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蒋介石送的挽联是:“碧血为山河,百里危城留与社会树模范;浩气存天地,千秋青史合为民族表英雄”。国民政府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 1988年,为纪念范筑先将军殉国50周年,聊城市在范筑先殉国的地方修建了范筑先纪念馆,邓小平为范筑先殉国处纪念碑题写了“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徐向前元帅挥笔写下了“范筑先与鲁西北抗战”的题词。

范筑先烈士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每天一位英雄。昨天回顾:他是北伐英雄,南昌起义他的部队是中坚力量,却牺牲在武汉保卫战 范荩烈士 明天预告:洪麟阁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