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日英烈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抗日英烈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原名吉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县人。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吉鸿昌烈士简介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

吉鸿昌烈士原名吉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县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曾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3年7月1日,吉鸿昌率同盟军收复多伦,举国欣慰。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1995年,在吉鸿昌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吉鸿昌烈士题了词。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吉鸿昌烈士生平经历

吉鸿昌,字世石,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清贫之家。其父吉茂松在镇上开了一座茶馆,由于水陆交通方便,商旅云集,靠着码头的地利人和的优势,一家人勉强糊口。1913年秋,北京政府的京卫军招募新兵以扩充军事势力,其左翼第一团团长冯玉祥亲自带队到河南郾城一带招兵。吉鸿昌成为了冯玉祥麾下一名新兵。

1914年初夏,吉鸿昌所在的部队奉命移驻西安。冯部奉命改为第十六混成旅。

1918年6月,第十六混成旅在冯玉祥的率领下进驻湖南常德。吉鸿昌已升任连长,参加军官教导团受训,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如战术、兵器、地形、等学科,受益非浅。

1921年,吉鸿昌升任营长。转年他探视父病,吉茂松在病榻上,以“做官即不许发财”作为新增加的一条家训告诫吉鸿昌,并嘱他时刻牢记。吉鸿昌谨遵父训,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向全营官兵表明心迹,以便得到大家的监督。于是,他手书“作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烧制在500多个瓷碗上。在向士兵们赠碗的仪式上他说:“……我吉鸿昌虽为弟兄们的官长,但我绝不作威作福,誓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欺害民众,搜刮民财,是一种犯罪行为,必须在我军中杜绝。宋朝的范仲淹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20年代的我辈岂不更要自省自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922年,冯玉祥调任陆军检阅使,所部进驻北京南苑。同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了,冯玉祥借此机会发动了北京政变,部队改称国民党。

1925年1月,张作霖与吴佩孚达成了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发起进攻的默契。不久,国民军即开始了南口守卫战。

1926年5月间,吉鸿昌受命组建第三十六混成旅,并任该旅旅长。其任务是经过短期训练,作为增援部队,兵发兰州。此时在甘肃,盘踞陇东的张北钾、盘踞陇南的孔繁锦这两个镇守使,拥兵自重,觊觎省城兰州,成为冯玉祥部将刘郁芬的肘腋之患。刘郁芬希望援军早日到来。第三十六混成旅在吉鸿昌的率领下,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于6月下旬到达兰州,使国民军很快从被动守势的局面转为主动攻势。反击战开始后,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将割据力量打垮。至此,甘肃的局面大体安定。而吉鸿昌旅作为参战的主力部队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

1926年9月17日,冯玉详在五原举行誓师大会,接受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建议,即通过甘、陕入豫,与南方北伐军会师中原。这时期,刘伯坚、邓小平、南汉宸等共产党人先后进入西北军,从此这支队伍走进国民革命行列。

这时刘镇华统率号称十万大军围困西安。刘镇华惟吴佩孚的马首是瞻,不拔除这颗钉子,不仅不能解除西安军民于倒悬,更不能如期会师中原。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在五原誓师之后,即开始援陕行动,他规定的战略要旨是:“救援陕西,东出潼关,直捣洛阳,会师中原,与各友军一起消灭军阀,完成国民革命”。

1926年11月28日,被围困8个月之久的西安城终于被解围了。

西安解围后,吉鸿昌所率第三十六旅扩编为第十九师,吉鸿昌升任师长,率部移防潼关。在这里,吉鸿昌与宣侠父时相过从,并且如饥似渴地阅读宣侠父推荐的政治理论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向宣侠父请教。吉鸿昌说,这个时期的读书与交往为他思想上开窍、政治上进步打下了基础。

1927年4月下旬,吉部作为先锋部队出潼关东进,向河南灵宝攻击前进,一路势如破竹,5月30日国民军占领巩县,同日与南方北伐军实现了郑州会师。

1929年,吉鸿昌任宁夏省主席兼第十军军长。吉鸿昌的志向是开发西北,以实现其为民造福、救国救民的夙愿。但是他接到了开拔的命令,他极不情愿地率部向中原大战的战场奔去。结果是,包括吉鸿昌在内的冯玉祥所部遭到惨败。1930年10月,吉鸿昌所部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他任二十二路总指挥并兼第三十师师长。总指挥部设在潢川,部队分驻光山、潢川、商城、罗山一带,形成了与鄂豫皖苏区对峙的局面。蒋介石意在让吉鸿昌当先锋攻打鄂豫工农红军,这样可消灭红军又能消灭异已。但吉鸿昌决心不为蒋介石所用,巧与周旋,使蒋介石阴谋难以得逞。蒋介石剥夺了吉鸿昌的军权,令他“携眷出国考察”。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了,吉鸿昌提出国难当头,非出国考察之时机,愿意牺牲一切到前线抗日,以自己的七尺之躯,效命沙场。但是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只得挥泪登舟离开了国门。

1932年2月底,吉鸿昌从法国回到祖国。同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吉鸿昌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时局的发展。蒋介石对内“剿共”,对外忍辱苟安。日本扬言热河是“满洲国”的一部分,长城为“满洲”之国界。民族危机日趋严峻。吉鸿昌清楚地意识到,华北已成为这一危机的前哨。

1933年3月25日,吉鸿昌乘火车抵达张垣,与先期从泰山到张家口秘密进行武装抗日准备工作的冯玉祥见了面。吉鸿昌说:我很高兴有机会追随总司令履行抗日的诺言,这也是自九一八以来我的想法,这一天终于来了。冯玉祥说:“这次发动抗日,我想重点应放在民众上,名称就叫民众抗日同盟军。虽然暂无人无钱,只要不断努力,绝对是会有成果的。吉鸿昌说:“我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至理名言,我们是不会孤立无援的。我也愿意倾其所有,拿出来作抗日之用,虽是杯水车薪,果能济燃眉之急,我心亦安”。随后,吉鸿昌同夫人胡洪霞商量,打算把能够拿到手的钱都拿出来,作为抗日之用,得到夫人的大力支持。吉鸿昌决定用这几万块钱,请王崇仁到北平购置急需的电台,另外请夫人在天津打通关系,买一批新武器——冲锋枪及数万发子弹,改善一下陈旧的装备。很快,这两项任务都完成得非常漂亮。

5月26日,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召开了。上午10时,一面红色的四方绒旗冉冉升起,上面绣着“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十个黑色大字。大会宣布冯玉祥为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并向全国发出通电。会后总部公布吉鸿昌为第二军军长和张家口警备司令。继而在6月15日,抗日同盟军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在张家口开幕。大会通过了抗日同盟军纲领,军事问题、财政问题、军队政治工作与协助民众运动、军委会组织大纲等决议案,大会选举军事委员35人,吉鸿昌为11人常委之一。接着冯玉祥发出了恢复察东失地的命令,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即日率部出征。

6月21日,吉鸿昌向北路军发布了进军命令,22日向坝上进发。经过连续作战,抗日同盟军相继收复被伪军占领之康保、宝昌、沆源等县城。接着,准备攻打多伦。

7月9日晚11时,攻城战斗开始了。经过5昼夜鏖战,失陷72日之多伦,终被抗日同盟军光复,重见天日。

7月下旬,蒋介石派来围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部队已达16个整师。随着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政治上不断施加压力,冯玉祥宣布下野。

在此逆境中,吉鸿昌决心坚持斗争,并且得到了方振武的支持与合作。但是,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下,抗日同盟军失败了,吉鸿昌潜回天津家中。当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天津城,中共天津地下党团组织及一些革命进步团体,相继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捕入狱。吉鸿昌没有被腥风血雨所吓倒,坚信这满天乌云是会被劲风吹散的。他回到天津找到党组织,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投入新的战斗。

1934年年初,吉鸿昌与宣侠父又联系上了,而且一同到上海见到了中央特科的王世英,向其汇报了察北抗日的情况,特别是从独石口南下准备攻打北平,招致失败的教训。王世英听了汇报以后指示他们:回天津筹备组织反帝同盟,发动各种爱国力量,组织抗日武装,迎接北方抗日高潮的到来。

5月间,吉鸿昌与南汉宸出面,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吉鸿昌、南汉宸、宣侠父等人担任中央委员会及大同盟内的中共党团领导成员。为了进行抗日宣传,党组织决定编辑出版《民族战旗》作为反法西斯大同盟的机关刊物。另外,吉鸿昌以自己的住宅作为地下工作联络站,不分昼夜开展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他的活动进入了敌特的视线,11月9日将他逮捕。

吉鸿昌被关进法国工部局监狱,后又关进国民党第五十一军拘留所。11月22日,吉鸿昌又被秘密地押解到北平。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行刑前,他给妻子和他为贫穷子弟办的学校校长们留下了遗嘱。在刑场上写下了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对刽子手厉声道:“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张椅子来,我得坐着死!”他安坐在椅子上,怒视着两腿发抖的刽子手又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吧,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枪声响起,时年39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英勇牺牲了。但他至死也没有在敌人面前倒下。

吉鸿昌故事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北方正值大雪纷飞,北平大地一片银妆素裹。已经被关押了整整15天的吉鸿昌,终于被带出了国民党北平陆军监狱。站在雪地上,他信手捡起一根树枝,以枝作笔,在雪地上写下了这首就义诗,该诗传诵70余年,历久弥新。

1 被刺真相

1934年11月9日,曾经担任抗日同盟军北路总指挥,浴血奋战收复多伦的吉鸿昌将军,在天津国民饭店遇军统特务刺杀受伤,后被工部局“引渡”给国民党当局,后被枪杀于北平陆军监狱。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凶手是谁,不得而知。天津解放后,1951年,天津市人民法院才将真凶吕一民绳之以法。

2 被迫出洋

1930年春,冯、阎、蒋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被冯玉祥委任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在豫东一带作战,重创蒋军。但在蒋介石收买、分化和瓦解之下,冯、阎反蒋联合战线不久就四分五裂了。西北军全线崩溃,所部分别为蒋收编,吉被任命为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三十军军长,防区在河南潢川、光山一带,担任“剿共”任务。但吉却向其部下和士兵们宣传“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进步思想,而且在三道河给苏区写信,表示决不与红军打仗,还随时准备弃暗投明。同年5月,蒋介石电令吉鸿昌向安徽金家寨进剿红军,并派冷欣为特派员驻吉鸿昌总部监视,而吉拿定主意就是不打内战。于是,蒋介石撤销了他的军职,迫使他以考察军事为名出国。

3 加入中共

1932年2月28日,吉鸿昌回国返抵上海。他通过原西北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与上海党组织接头,不久返回天津,与华北政治保卫局取得联系。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决意暗杀吉鸿昌。1934年,蒋介石一方面责成国民政府发出通缉吉鸿昌的紧急命令;一方面通过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派天津站长陈恭澍负责对吉鸿昌等人进行杀害。陈恭澍受命后,深感此事重大。为了尽快完成这项任务,他与情报组组长王文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吸收几名“胆大心细”、善于搞特务活动的反革命分子,让他们具体执行刺杀活动。王文先来到北平,在西单商场门前,巧遇了多年未见的表兄吕一民。王文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最好的人选吗?吕一民将王文引至家中盛情款待。吕一民当即表示自己愿为蒋委员长效力。到津不久,吕一民找到比他小8岁的本家堂叔伯侄子吕问友。在他的举荐下,陈恭澍吸收他作为情报助手。在英租界马克斯道(今保定道松寿里)弄到一所楼房作为据点,开展特务活动。至此,刺杀吉鸿昌小组成员已全部聚齐。陈恭澍负责指挥,吕一民、吕问友、杨华庭和王文执行侦察和具体刺杀实施。吉鸿昌潜回天津,最初住在英租界的毗连处中心花园侧面红楼(今和平区花园路4号),并以此为聚会点。吉鸿昌寓所三楼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透过窗帘缝隙,人影隐约可见。吕一民等见到这种情形,即与租界工部局相勾结,准备对吉采取行动。45号房内,吉鸿昌正与任应岐、刘少南及李干三一边打牌一边谈着工作。陈恭澍获悉后非常高兴,亲自出马来到国民饭店后门,躲在汽车里指挥这次行动。首先由王文、二吕及杨华庭在45号对面也开了一个房间。然后,为弄清第一射击目标吉鸿昌的位置,由杨弄来一个小皮球,在二楼楼道里佯作拍球游戏,当饭店茶役走进45号送水时,将球扔了进去,借找球为名,闯进室内,侦察了吉鸿昌等坐的位置。一切准备就绪,陈恭澍命二吕执行刺杀任务,王、杨把门接应。陈最后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绝不能让吉鸿昌跑了!”

4 实施暗杀

正在这时,屋里的牌正好打满四圈,搬庄换门。刘少南换到了吉鸿昌的位置,他也脱掉了棉衣,只穿一件小白褂。突然,房门大开,二吕冲进屋内,对准杨华庭报告的位置开枪便射,刘少南中弹当即死亡。跳弹伤及吉的右肩,暴徒正欲再次开枪,吉急扑上去踢掉其手枪,二吕见势不妙,冲出门外,与李、杨一起由西餐部仓皇逃走。工部局巡捕闻听枪声,冲上楼来问道:“谁是吉鸿昌?”吉答:“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巡捕说:“请你到工部局辛苦一趟吧!”吉说:“我被刺受伤,须到医院治疗。”巡捕打电话请示工部局许可后,将吉送进医院稍加治疗,后连同任应岐、李干三一同拘押于工部局。时为1934年11月9日。[1][5]

5 凶手伏法

1934年11月13日,孔祥熙、宋美龄由绥远经北平至津,为引渡吉对法租界施加压力,并以行贿手段买通了法工部局。14日,吉、任被引渡至天津公安局审讯,后又被押往国民党第51军军法处受审,并关押于曹家花园陆军监狱(今河北区月纬路64号)。李干三被释放。此后,国民党中央军委北平分会头子何应钦唯恐夜长梦多,急电令天津当局把吉押解到北平。22日,吉鸿昌、任应岐及吉的连襟林少文等3人,被武装军警严密押往北平。解放后,二吕一直匿居天津。在镇压反革命运动里,二吕匪终被公安人员捕获,解送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法处审理。审讯中,二人对刺杀吉鸿昌将军的事实供认不讳。1951年3月31日,天津市人民法院判处吕一民、吕问友死刑。

4.6遗书

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

当日上午,吉鸿昌共写了三封短信,分别是给妻子、兄弟和朋友的,作为自己最终的嘱托。他给妻子胡红霞的遗书是这样写的: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5 主要作品

诗二首

(一)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二)

《就义诗》(临死前)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