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老兵忆真正的第一次松山之战,数百工兵挖两月地道将日阵地炸飞
发生在1944年的松山之战,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这次惨烈的战斗中,双方都打出了血性,战场的细节电视和网络文章里有很多。然而今天这是三个台湾老兵的回忆文章却给我们带来了1942年的一场松山之战,讲述了另一种战争情景——
1942年,日军自缅甸入侵滇西龙陵腾冲,推进至怒江西岸,且一度东渡怒江,幸被中国七十一军击退,此后日军即盘据惠通桥西岸之松山地区,与我隔江对峙,封锁中国惟一对外联络之滇缅公路。
日军在松山及其旁之滚龙坡构筑工事,凭藉地形险峻,以火力相互支援掩护,形成无懈可击、易守难攻、极为坚固之据点。中国军队曾多次进攻,虽伤亡惨重,仍无法奏功,上级为求尽速达成反功任务,而命七十一军炮兵营派出山炮敢死队,潜入敌后,以近距离之直接瞄准射击,对滚龙坡日军阵地予以彻底摧毁占领。对松山则因地形特殊,无法接近,则命第八军工兵营挖掘坑道,直通松山制高点(即主阵地)下方,以强力爆破,对整座山头连同日军阵地予以彻底摧毁。
为使坑通作业能安全进行,故将坑道入口选定在日军火力有效射程之外、距山顶约数百公尺之处。坑道是在不见天日的地下作业,我们虽可掌控开挖方向,但对坑道终点之距离以及标高则因缺乏测量器材,甚感力不从心,因为终点距离过远或不足,标高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充分发挥爆破的威力,甚至徒劳无功,功亏一篑。也因此工兵在执行此任务时,不但是小心翼翼,更是提心吊胆,因其成功与否,关系着滇缅公路能否打通,并且影响抗日作战之全局。无论如何,此坑道爆破计划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全力以赴。
我们自美军方面获得简单测量器材,如精密的指北针及较为实用的挖掘工具,做好掩蔽工作后即行开工,计动用了第八军工兵营及军属三个师的工兵连,总共约数百人。又因种种原因,坑道并不太大,仅可容一个人弯腰进入,初期工作尚称顺利,但越向前深入,问题就越多,我们只有一一克服,例如坑道内照明、用餐、大小便,尤其是最前端人员,因空气供氧不足,呼吸困难,人人都汗流浃背,好像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一样。我们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但仍得咬牙苦撑,不可片刻停工。
炮兵很难用上
挖掘工作分两班进行,每班12小时。换班时,要等坑道的人全部退出,接班人才可一一顺序进入。最前端的人,将挖出的废土装入麻袋,再以接力方式,一个人一个人的传递,将废土运出,所以挖土的人不多,而运土的人会有数百之多。这是要动用这么多兵力的原因。
经过两月不眠不休、日以继夜的努力,我们终于挖到 了预定的终点,估计是在据点的正下方。我们以此终点为中心,再挖成一个十字形的小坑道,坑道作业始告完成。
下一步工作是将两卡车炸药分别塞入十字坑道的四个角落,再下去是由我负责装置信管。这个工作不能委由士兵代劳,而必须由我亲自执行,因为我在军校入伍时,曾受此专业的爆破训练。信管装置后,接上电线,再接上由美军借来的发电机,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只等午时三刻了。
此时战场格外平静,鸦雀无声。攻击发起时,由第八军工兵营营长亲自按钮,接通电流,只听如雷贯耳的一声轰隆巨响,顿时山摇地动,整个松山山头夹带着泥土及日军冲向天空,霎时尘土蔽空,全战场的中国士兵莫不欢声雷动。飞天的尘土尚未落尽,等待冲锋的步兵立即一拥而上,占领收复了松山。那时只见瓦砾堆中尸横遍山的日军,统统没有外伤、流血,都是被强震所震死。
总计这次战斗,担任攻击的步兵没有流血,守备的日军没有流血,挖坑道的工兵也没有流血,只是几百位工兵官兵在坑道中流了两个月的汗。
这是六十多年前的往事,我这个老兵死也不会遗忘。本文作者:安继炎、王荣年、鲍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