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谈郑成功北伐:士兵下船就乱杀人强奸妇女
作为明清之际纵横东南亚海域的一股重要力量,郑成功家族势力的兴衰引起17世纪向外扩张的欧洲社会较广泛关注。在与郑氏家族势力交往的过程中,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主要海上国家留下了许多关于其家族事迹的记载。毫无疑问,这些由同时代欧洲人所撰写的西文记录,在研究郑成功及其家族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可惜的是,这部分西方文献并没有像中文文献那样得到国内学者比较深入的开发利用。除了一部分荷兰文档案得到翻译整理外,对于数量众多的西班牙、葡萄牙语种资料,几乎少有人触及。本文以17世纪三位天主教传教士所撰写的西班牙文书稿为考察对象,探讨内中有关郑成功及其家族事迹的记载,并结合相关中西文献史料,对其在研究17世纪郑氏政权兴衰方面的史料价值进行初步分析。
利胜与郑成功家族故事
多明我会士利胜(victorioriccio,1621~1685)是17世纪下半叶卷入华南诡谲多变政局中的一位传奇人物。1621年1月,利胜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的利氏家族中。1631年1月人多明我会。从罗马圣多默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一位哲学教授。在多明我会士黎玉范(juanbautistademorales)的感召下,他加入赴东方传教队伍,于1648年6月底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成为西班牙多明我会圣玫瑰省的一员。利胜先是被安排到当时马尼拉闽南华商聚居的巴利安(pari6n)区传教,并由此学会了闽南语和不少汉字。1655年7月,他受马尼拉多明我会派遣由马尼拉渡海入闽,并受命留在闽南地区,一方面负责向闽南人传教,另一方面承担联系马尼拉和福建多明我会传教区之间人员、书信、补给往来的中转任务。从1655年到1663年,利胜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郑氏家族掌控的闽南地区传教。1663年底,郑军丢失厦、金根据地,撤离到台湾岛后,利胜跟随已降清的原郑氏家族重要将领郑鸣骏到泉州地方传教,此后又辗转前往福州。由于正值杨光先掀起反教案,清廷下令各地官府抓捕西方传教士,利胜在福州未能久居。1666年1月,利胜搭乘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商船离开福州,前往台湾鸡笼(基隆)。在短暂停留鸡笼期间,他曾经受荷兰人委派。与台湾郑氏政权谈判。1666年3月,利胜乘坐荷兰商船由鸡笼抵达马尼拉,以希望能够说服西班牙殖民当局恢复与荷兰人自1648年起中断的贸易,但却因此遭到流放。不久他得以获释并返回马尼拉,并被委派到距离马尼拉约一公里的圣若翰住院服务,同时也借以调养身体。就在这段时间里(1666~1667),利胜接受马尼拉多明我会的委托,开始编撰一部反映多明我会人华传教历史的书稿。利胜曾经试图返回中国传教,但因清廷自康熙八年(1669年)起已颁布谕旨禁止传教而未能如愿。,此后,利胜一直留在菲律宾群岛传教,直到1685年2月17日死于马尼拉华人社区。
利胜可以说是17世纪与郑成功家族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天主教传教士。因长住闽南,他得以与郑氏家族交接往来,并由此见证了此期间郑氏家族的一系列重大军事外交活动。因此,当1666~1667年间利胜受命撰写《多明我会在中华帝国之业绩》这一部重要书稿时,就在书中记载了关于郑成功及其家族活动的大量珍贵资料。其中最有特色的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其一,关于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生平事迹。郑芝龙是郑氏家族崛起的关键人物。但可惜的是,目前所见有关郑芝龙早期经历的中文史料基本上是吉光片羽,由此使得郑芝龙的早年生涯变得扑朔迷离。而利胜在书稿中就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记载郑芝龙的早期活动,如内中提到:“(尼古拉斯·一官)出生于安海港前的一个小渔村石井(chiochy),由于极端贫困,他决定出外碰碰运气。他先是到了澳门,在那里以‘尼古拉斯’为名受洗,随后前往马尼拉。在这两处地方他都从事低下的工作。后来他来到日本,投靠在那里的一位非常富有的叔叔。叔叔看他机敏能干,就放手让他管理全部的生意,而且还给他娶了一位异教的日本女子。他和她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及声名最显的就是国姓,后文我们会谈到他的事迹。”这段引文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明确提到郑芝龙的家乡是安海石井,而且谈到郑芝龙在往日本依附李旦前,曾经在澳门、马尼拉谋生。我们知道,关于郑芝龙赴日前的行踪,一直比较模糊,尤其他究竟是否到过马尼拉,还存在疑问。因为此前所见提到郑芝龙曾经居住写尼拉的史料,基本上出自18、19世纪的出版物,如传教士康若翰(juandeconcepcion)所著《菲律宾群岛通史》、传教士马地内斯(joaquinmartinezdezuniga)所著《菲律宾史》等,前后相隔一二世纪,难以为凭。而利胜此书撰写于1667年,基本上属于与郑氏父子同时代的记叙,可说是目前所见最早反映郑芝龙曾到马尼拉的史料之一,无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接下来的部分,利胜对郑芝龙亦商亦寇、实力坐大、受抚明廷、远贩东西洋、权倾闽省、投降清军、为“鞑靼人”裹胁到京城羁押,终被杀死等一系列事迹都有简述。
其二,1656~1660年间的清郑冲突。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起,清军与以厦、金为基地的郑氏军队在华南地区展开频繁交战。现存有关此时期清郑冲突情况的中文史料尽管比较丰富,但往往失之笼统,特别是鲜有具体细节方面的描绘。而利胜则因耳闻目睹得以在其书稿中为我们提供了发生于这段时间内几次大规模清郑冲突的详细情况。如1656~1659年间,郑成功发起声势浩大的北伐。其时利胜正在厦门,对于此次郑成功北伐的前后经过,他就花费了不少笔墨专门加以描述。为准备大规模的北伐,1656年郑氏军队从闽南出发,袭击了福建东北沿海许多地区。利胜记载了当年冬季一支庞大郑氏船队进入闽东福安县的情况:
1656年基督降临节的第四个主日,大大小小超过3000艘的国姓的舢板从海口溯福安河而上。当他们刚一着陆,这些海寇们立即开始蛮横地洗劫该地。他们抢夺一切东西,不分男女老幼肆意杀戮。他们强奸妇女。抓捕壮丁。最后,他们放火烧毁了许多村镇。远远就能望见陆地上令人可怖的浓烟。
此次郑氏军队滞留闽东长达十个月之久,直到1657年夏天才撤出。尽管通过这类“取粮”活动,郑军获得了必要的补给,但也给当地民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此处利胜所提到郑军劫掠闽东沿海地区的情况,恰好可以与同时期当地民间文献的相关记载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