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中国历史上六大雄据一方,却不为人知的政权

一、高句丽鼎盛形势图

立国千年、称雄东北亚,成为中原王朝心腹大患的高句丽。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公元52年,高句丽在大汉帝国玄菟郡境内立国。因为立国后表现出强烈的扩张欲望,以及无休止骚扰大汉帝国玄菟郡和辽东郡,大汉帝国及后继的曹魏多次打击、重创高句丽。可惜,高句丽坚韧异常,一次又一次恢复并蚕食了玄菟郡、辽东郡大量土地。西晋末年,朝廷无暇顾及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带方两郡,高句丽乘机强占。十六国时期,高句丽利用后燕争霸中原的机会,攻占整个辽东半岛。至此,高句丽达到鼎盛,对中原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国内分裂,中原王朝被迫对高句丽采取守势。大隋帝国重新统一全国后,开始部署反击高句丽。隋炀帝继位后,全力反攻高句丽。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随意干涉将领指挥,导致大隋帝国三次征讨高句丽全部惨败。不过,高句丽在与大隋帝国的战争中也耗空了国力,虚弱异常。唐太宗即位后,充分吸取隋炀帝的教训,三次征讨,将高句丽打到半死。唐高宗继位后,发动最后一击,彻底将高句丽灭亡。

二、渤海鼎盛形势图

“海东盛国”,中国东北历史上文明程度最高的政权-渤海。渤海主体民族是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靺鞨族。唐初,靺鞨族是高句丽的附庸,高句丽灭亡后,靺鞨归附大唐帝国。公元696年,因为营州刺史贪婪残暴,契丹、靺鞨、奚等民族起兵反抗,大祚荣则是靺鞨族义军的首领。经过几场交战,大祚荣率领族人北迁吉林的故地,并自称“震国王”,是为渤海国的源头。大祚荣立国后,立即合纵连横,取得发展的机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大祚荣占据中国东北大部分土地,有户10多万,雄兵数万,地方5000里,成为一支举重若轻的政治力量。公元713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靺鞨政权成为大唐帝国的藩属。此后,渤海也变成靺鞨政权的新国号。大祚荣死后,其子大武艺即位,大武艺与大唐帝国爆发冲突。经过多次交战,大武艺认识到大唐帝国的实力,主动求和,重新成为大唐帝国的藩属。与大唐帝国停战、友好相处后,渤海全力学习大唐帝国的文化,并模仿大唐帝国的典章制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渤海汉化程度极高,获得了“海东盛国”的赞誉。公元926年,契丹崛起,攻灭了渤海。从大祚荣崛起到被契丹灭国,渤海共享国228年。

三、吐蕃鼎盛形势图

雄踞青藏高原,与大唐帝国战和不定、相始相终的吐蕃。松赞干布之前,吐蕃处于松部落联盟阶段。松赞干布继位后,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在与大唐帝国爆发短暂军事冲突后,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为妻,开始两国之间三十多年的和平共处。唐高宗即位后,因为争夺西域,两国开始爆发冲突,进而演变成全面大战。公元670、678年,大唐帝国两次惨败于吐蕃,葬送了几十万精锐。至此,大唐帝国对吐蕃开始采取守势。唐玄宗即位后,经过休养生息,开始对吐蕃转守为攻,并取得不小的战绩。公元747年,名将高仙芝攻占小勃律,堵死吐蕃西线渗透中亚、西域的道路。公元749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夺取东线重镇石堡城,并以此为核心修建大量城堡,堵死了吐蕃东线渗透、进攻河西走廊的道路。至此,大唐帝国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取得全面的上风。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帝国大量抽调西部精锐边防军平叛,使得西部防务异常空虚。吐蕃抓住机会,全线反扑,至公元790年,吐蕃攻占了大唐帝国整个西部领土,称雄整个中国西部。至此,吐蕃达到鼎盛。不过,频繁的战争也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公元八世纪末,吐蕃内部矛盾开始激化。公元842年,吐蕃内部开始混战,统一的吐蕃帝国开始瓦解。公元877年,吐蕃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吐蕃帝国彻底瓦解。

四、西辽鼎盛形势图

威震欧亚、取得中国对外野战最大战果的西辽帝国。公元1115年,女真人兴起。公元1125年,女真灭辽,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部暂退漠北可敦城,借此来休养生息。鉴于女真势大,耶律大石于公元1130年率军西征,希望在新疆和中亚建立一个稳固的复国基地。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仍以辽为国号,史称“西辽”。同年,耶律大石迫降高昌回鹘,将高昌地区纳入版图。公元1134年,耶律大石利用东喀喇汗王朝内乱的机会,攻占东喀喇汗王朝。公元1137年,耶律大石渗透进西喀喇汗王朝。公元1141年,西喀喇汗王朝向塞尔柱帝国求救,妄图以此来抵抗西辽。9月9日,西辽与塞尔柱在卡特万决战。耶律大石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战术,最终以少胜多,歼灭塞尔柱帝国十万大军。此战后,西辽成为中亚霸主,威震欧亚。稳固在中亚、西域的统治后,耶律大石曾东征复国。可惜,东征失利,被迫放弃。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耶律大石的继承人好大喜功、多战滥战,虚耗了国力,激化了矛盾。公元1211年,乃蛮部王子屈出律篡多西辽政权,西辽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灭屈出律,西辽帝国彻底灭亡。

五、西夏鼎盛形势图

以数千骑兵起家、拓地千里,最终与宋辽三分天下的西夏王国。公元881年,党项人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定难节度使,赐姓李,管辖平夏地区。北宋建立后,定难李氏已割据平夏地区近百年。宋太宗时期,定难李氏内乱,大宋帝国兵不血刃收取平夏地区。李氏李继迁不服,率领数千骑兵反抗。李继迁充分发挥骑兵机动优势,对大宋帝国展开无休止袭扰。公元997年,大宋帝国无法解决李继迁、又不胜其烦,被迫将平夏地区交还给他。李继迁占据平夏地区后,并不满足。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占大宋帝国重镇灵州,开始具备建国的可能。李继迁死后,其子、其孙一边袭扰大宋帝国,一边开拓河西走廊。公元1036年,李继迁之孙李元昊攻占整个河西走廊。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定国号为“夏”,史称“西夏”。西夏立国后,与大宋帝国全面开战,并在交战初期占据上风。王安石变法后,大宋帝国军力加强,才开始转守为攻。通过“浅攻扰耕、逐步蚕食”的方法,大宋帝国取得对西夏的战略优势、即将灭亡西夏。就在这时,女真南侵,大宋帝国丢失北方大片土地,西夏逃过一劫。鉴于女真强势,西夏向女真臣服,两国之间和平共处,没有爆发战争。公元1206年,蒙古帝国崛起,三征西夏。公元1227年,末主李睍投降,强盛一时的西夏王国灭亡。

六、准噶尔鼎盛形势图

蒙古铁骑最后的辉煌-准噶尔汗国。公元1368年,大明帝国崛起,大元帝国被迫退回漠北。退回漠北后不久,大元帝国瓦解并分裂成鞑靼与瓦剌两个系统。经过残酷的交战,鞑靼诸部控制漠北草原,瓦剌诸部被迫迁徙到西北。迁徙到西北后,瓦剌诸部形成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等几部。清初,准噶尔部崛起。为了避开准噶尔部的兵锋,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部迁徙到青海,准噶尔部独霸新疆。公元1634年,准噶尔汗国正式建立。噶尔丹成为准噶尔大汗后,全面对外扩张。在攻灭南疆叶尔羌汗国、重创哈萨克汗国后,噶尔丹开始与大清帝国争夺漠南、漠北。漠南、漠北离北京非常近,如果失守,噶尔丹几天就能兵临北京城下。因此,大清帝国与噶尔丹在漠南漠北反复拉锯。公元1697年,在康熙帝的第三次打击下,噶尔丹死于科布多。噶尔丹虽死,但是,准噶尔汗国并没有崩溃。在噶尔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统治下,准噶尔汗国继续强盛,与大清帝国鏖战半个世纪而不倒。公元1755年,乾隆帝利用准噶尔汗国内讧的机会,派大军攻灭准噶尔汗国。虽然准噶尔汗国余部不服,坚持抗争了两年。但是,在清军的打击下,准噶尔汗国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