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七百年前的蒙古曾打过“侵日”战争?

蒙古一直是以部落散居,并不像中原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直到公元前1206年,蒙古高原的东部兴起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就是成吉思汗的部落。这个部落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迅速同意了蒙古。王位传到忽必烈时,蒙古汗国征伐的疆域已经达到了空前辽阔的地步——东至大海,西到波兰、伊拉克,北部触及是伯利亚,南及中原江南之地。这样的版图是非常震慑世人的,蒙古国也一度在世界的舞台上被贴上了侵略性强的标签,那么这样一个蒙古有没有攻打过日本呢?

1264年,忽必烈与兄弟阿里不哥经过四年的内战,终于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宝座。地位稳固后忽必烈便发动了同南宋的战争。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蒙古大汗的目光依然有闲暇着眼四方。此时,大陆东方的孤岛日本进入了忽必烈的视线中,作为一个把自己视为整个天下主宰的统治者,纵然是极其偏远的世界尽头,也应该臣服于自己的脚下。

图-忽必烈

1266年忽必烈派出了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信心满满,认为小小的日本面对强盛的蒙古帝国,必然会诚惶诚恐地臣服于自己。却不料元使刚到高丽就遇到了恶劣天气,高丽人也担忧蒙古征伐日本一定会让本国出兵援助,便忽悠元使大海艰险,元使轻信,竟然半途而返。忽必烈是个言出必行的主儿,顿时勃然大怒,强令使臣再次前往日本,并且严厉斥责了高丽国王。高丽王这次不敢敷衍了,赶紧把元使送到了日本。元使被安置在九州地区的首府大宰府,并向日本递交了国书,在国书中忽必烈“客气的”表明日本应该学习高丽,诚心顺从蒙古,否则蒙古大军来了你们可别后悔,你们认真考虑考虑。结果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镰仓幕府断然拒绝,并把元使赶了回去。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下令九州地区进入战备状态,以备蒙古入侵。

忽必烈没想到日本竟然如此强硬,随即下令高丽国王修建战船,进行战备。但是由于此时蒙古正与南宋激烈交锋,此时出兵并不合适。于是忽必烈再次寄希望于外交手段,希望日本主动臣服。结果连派使者,屡被拒绝。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三月,赵良弼由高丽再次来到大宰府要求进京面见国王,大宰府守护所再次拒绝。

忽必烈怒气难消,决定出兵日本,灭掉这个不识抬举的岛国。此时决定出兵并不仅仅是因为忽必烈的怒气,公元1273年2月,元军占领南宋屏护江南半壁江山的重镇襄阳,蒙宋之间历时五年之久的襄樊攻坚战结束,南宋的战略防御体系被彻底打破,元军对南宋形成了绝对优势,忽必烈终于能腾出手来教训日本了。蒙古想要征服日本并不仅仅出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蒙古人不善理财,而历代大汗们都是出了名的奢侈,再加上连年征战,财政极为紧张,而日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及出口国,白花花的银子也是蒙古人梦寐以求的宝贝。

1273年(至元十年),忽必烈开始部署对日作战。这年四月,耽罗岛(今韩国济州岛)爆发了反对高丽王的起义,蒙古趁机出兵镇压了反叛势力,并在此处设置了招讨司,驻扎镇边军一千七百人,实施直接统治。从而以此为征日的桥头堡。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对济州岛的统治一直持续到元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对济州岛进行直接管辖的时期。

1274年6月,忽必烈命令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两万五千人联军,东征日本。十月三日在忻都、洪茶丘、刘复亨三将的指挥下从高丽合埔出发,十月五日逼近对马岛,当地80名日军在蒙古登陆时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日军全部被斩杀。过了几日,联军杀向了壹岐岛,经过激战,日军主将自杀,100日军全军覆没。随后元军逼近了肥前沿海岛屿及西北沿海一带。二十日晨,元军在博多湾展开登陆战 ,接着兵分两路。由于日军落后的军事指挥思想,在元军登陆时并未阻击,而是将500骑兵列阵以待,等着元军整顿好队形后才发起攻击。等到日军发起进攻时,元军密集发射弓箭和炮弹,日军惊恐不已,死伤惨重,元军很快推进至鹿原。另一支元军遭到日军130余人的阻击。由于此处不适合军队展开,日本的“一骑讨”(也就是单挑)战术占据优势,由于日军拼命死战,这支元军被迫退向鹿原。鹿原及鸟饲一带的元军,继续登陆,扩大占领区域。日军各部队先后赶到战场,一队一队轮番进攻元军。尽管日本武士军队人数不少,由于各自为战,各部死伤惨重。这时,另一部分元军从博多湾东部箱崎方向登陆,两面夹击日军,日军匆忙撤退。元军与日军激战了一整天,逼的日军节节败退。由于主将刘复亨受伤,加上天色已晚,日军得以摆脱元军,退向了大宰府。

图-集结在博多湾的蒙古、高丽舰队

由于日军意志顽强,打仗不要命,造成了元军的大量伤亡。此时兵疲矢尽,主帅忻都高估了日军主力,产生了怯战心理,决定见好就收,军队全部撤到船上,准备明天撤退。结果悲催的是,就在这天晚上,台风来袭,台风过后接着就是暴雨,士卒大量落水死伤。忻都担心日军袭击,冒雨撤退回国。此役,元军死亡兵卒达1.35万人。损失了一半兵力。第一次征日失败。此战日本也称作“文永之役”。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满怀感激,以为是天神保佑,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称为“神风”。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的名称即来源于此。

此战过后,幕府意识到不能与蒙古正面对战,北条时宗下令增强本州岛西部的兵力,然后开始在博多湾沿岸建造石坝作为反抗元军入侵的防御工事。石坝西起今津,东至箱崎,坝高约五、六尺,厚约一丈,沿自然地形长达二十余公里。幕府在加强镇西防务力量的同时,在建治元年(公元1275年)十一月,下达“异国征伐令”,准备入侵高丽。命大宰府少贰藤原经资准备船只和水手,并动员镇西和中国(日本关西地区)西部的武士参加出征部队。原定于建治二年(公元1276年)三月准备齐妥,即刻出发,但届时幕府并未下令出征,而是将动员起来的武士用于修筑石坝,以加快石坝的进度。不过,还是有一些武士不听命令,我行我素地侵袭高丽沿海。

图-北条时宗

元军回国后,主帅忻都竟然谎报军情,瞒骗忽必烈说取得了胜利,忽必烈信以为真。忽必烈出兵日本的目的本身就是在恐吓日本,现在目的已经达到(至少他以为),决定派出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携带国书出使日本,结果日本人二话不说,把元使全部斩杀。由于只有四个高丽人跑了回来,元朝方面并没收到消息。

1279年(至元十六年),蒙古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忽必烈再次派人出使日本,结果使者又被砍了。忽必烈可是个暴脾气,这次被惹急了。南宋刚灭,大量的降军又不能信任,把他们派去攻打日本一举两得。公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忻都、洪茶丘率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十万乘海船九千艘,从庆元、定海启航。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

图-蒙古进攻图

五月三日,忻都率领的东路军攻占对马岛,并且屠杀了当地居民。二十六日攻占隐岐岛,忻都本该等候浙江的南路军会合,但他担心功劳被抢,提前率军进攻日本本土。元军进攻长门的消息,震惊了镰仓幕府和京都。民心不稳,舆论惊慌。谣言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元军占领九州、元军已从东海、北海入侵等等。朝廷的公卿大臣尤为恐慌,在朝议中甚至有人主张迅速将朝廷迁往关东,招募武士浪人守卫京都等。后宇多天皇亲临神宫祈祷七昼夜,龟山上皇在清水神社祈祷,又派人去伊势神宫祝词:愿以身代国难。

元军准备登陆时发现了石坝,于是派人继续侦探情况,最终在防御薄弱的志贺岛下锚,由于元军没能登陆,使得日军赢得了一天的准备时间。六月七日,元军在挫败日军的袭扰后在志贺岛登陆,并迅速扩大滩头阵地,随后几日双方展开了激战,高丽军表现也不错,双方最终都付出了惨痛的伤亡。由于无法攻入纵深,再加上疾病肆虐,联军不得以推往壹岐岛,等待南路军的到来。结果由于南路军的主帅病死,军期拖延,忻都在壹岐岛击退来犯日军。一个月后,南路军终于来了。七月二十七日两军联合后直奔日本,先头部队与日本海军展开了一日一夜的激战,战斗结束后元军本该直接进攻大宰府,但是由于联军内部不合,竟在海上耽搁了一日,就是这一日最终导致了元军的失败。八月一日,灾难来临,一股剧烈的台风袭来,船只损毁严重,张僖立即向范文虎建议,江南士卒未溺死者尚有半数,且皆为青壮战士,可以重整旗鼓进行战斗,利用船坏后将士没有退路义无反顾的心理,强行登陆,因粮于敌,扩大战果。从当时形势来看,这个建议是可行的,但是,刚刚脱险的范文虎已经被台风夺去了斗志,坚持要立刻回师。范文虎回国后,被遗留在日本海岛上的元军士卒,大部分被日军杀害。八月七日,日军乘船逐岛搜捕,约三万元军除一部分被俘外,其余战死。元军两路大军的损失轻重不一。东路大军中高丽士卒和水手共二万七千余人,台风后归国者约一万九千余人,损失约七千余人,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南路军十万未经一战便损失了五六万人。第二次征日也以失败告终。

图-台风过后水师覆没

小国对付大国的侵略,不需要彻底打败对方,只需要让大国明白灭掉这个小国得不偿失就算胜利,忽必烈本打算再次征伐日本,无奈大臣劝阻,最终考虑得失放弃了行动。尽管日本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恐惧蒙古再次来袭,九州地区战后持续大规模的备战,国力损耗严重。由于幕府财政困难,无力犒赏有功之臣,这些地方势力因为损失惨重,与幕府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时间的发展,矛盾不可调和,镰仓幕府最后也以灭亡告终。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吸取忽必烈的教训,坚决不攻打日本,甚至在祖宗家法中列下日本为不征之国的国策。从前人教训中来看,朱元璋的本意是为了后人的利益考虑,认为攻伐日本不划算。但是朱元璋却没有料到这样一个区区弹丸之地却为中原大地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一种残酷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