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马家军与八路军的骑兵为什么都不是日军骑兵对手
其实抗战中和日军骑兵的对决,还真是发生过几次。马家骑兵曾在淮泗和日军骑兵碰过一 次,那一仗马家军打得十分惨烈顽强。虽然给日军造成了较大损失,但马背上长大的马家精骑,竟然干不过日军的枪骑兵,的确有点儿让人 奇怪。最后发现问题出在马刀上。马家军的马刀比日军短一截,质量上也有差距,打起来吃了不少亏。
在不断的敌后奔袭征战中,八路军骑兵团的补给远不如日军,无论人还是马的营养,休整都难以保证。特别是129师骑兵团是当时在敌后坚持的唯一一支团级建制骑兵部队,对日军威胁很大,已经形成一种象征意义。在 这种情况下,就算和日军拼一个一比一,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且,在大辛庄之战前,骑兵团刚刚经过在王行杖村的血战,为军区机关在 敌军封锁线上硬砍出一道口子,兵力损失很大。王外马甲书中主人公大刘的战马在战斗中重伤而死
当时骑兵团共有四个连到达大辛庄,但经过几个小时激战的部队已经兵力锐减,人困马乏。
与之相对,日军骑兵第26联队是新锐之师,以逸 代劳。这个联队共辖三个骑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和若干联队直辖单位,定员950人,齐装满员。大辛庄之战时该联队还附一个迫击炮中队(使用缴获的迫击炮 装备)。从实际作战来看,日军参战骑兵四五百人,除去机动性不够好可能没跟上的迫击炮中队和机关枪中队以及留守人员,可能这个骑兵联队的主力都上阵了。
这种情况下与敌作硬拼显然不是很好的选择。
这是因为日军很熟悉129师骑兵团,知道这是一个轻骑兵团,是以骑乘作战为主的,曾玉良这 个阵式,完全符合轻骑兵团的典型攻击战术。
他不知道曾玉良团长把其它的两个连和配合作战的二十一团部队全部埋伏在了战场侧面和后 方,而且下了那个战斗一开始就把子弹打光的死命令。
八路一向吝惜子弹,有打三枪就开始冲锋肉搏的老传统,曾团长下这个命令,明显 是今后的日子不打算过了。
从这个命令来看,曾团长压根儿就没想过用马刀去冲骑兵第26联队,他是在赌博。
但是,用马甲的话说,日本骑兵是贵族化的部队,动不动抓一个指挥官就是奥运会选手,极有兵种自豪感,曾玉良摆开这个阵式,足以让日军指挥官丧失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