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记庸医:有点小聪明 但没医德也列入
在古代许多笔记杂著中,有不少是记录庸医的,这里既有无才没医术的医生,也有有点小聪明但没有医德的医生。之所以把他们都归纳到庸医之列,是因为无德的医生与无才的医生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为了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人,也都是草菅人命之徒。
洪迈的《夷坚志》中有一个叫陆阳的医生,给人治病时要酒要钱,没能如愿,便趁着醉酒给病人加大药量,在病人疼痛难忍时,他竟坐着小船走了,结果病人“颤悸坠地而死”。还有医生徐楼台,虽然是个专科医生,对治疗痈疖有一套,但此人见钱眼开,喜欢红包,如果不给,他就不问病人死活,恶搞病人。有个患者叫江舜明,背上长个疮,徐楼台一手用纸捻点药插到疮口中,一手向人家索要钱财,江舜明不给,他就把纸捻子放疮口中不拔出来了,过了一夜,江舜明脓血喷涌而死。
这种见利忘义之徒,害人也终将害己。常州有一个医士对前来求医的病人,要钱索物,臭名远扬,疾恶如仇的知府李余庆常常训斥他,要他多积点医德。没想到这个医士不仅不知悔改,还怀恨在心,乘李余庆患病之机,“进利药而毒之”,使李余庆肚痛难忍,腹泻不已。后来李余庆知道是这个医士捣的鬼,病好后用棍棒把这个医士活活打死了。
清代《冷庐医话——锡饧不辨》中说,明代医家戴元礼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就前去拜访。到了那里果见那个医生门前门庭若市,但听到这个医生追着一个刚刚取了药的患者大喊“临煎加锡一块”时,戴元礼就迷糊了,忙想医生为何加锡,这个医生骄傲地说:“此古方耳。”言下之意这是古代的药方,你怎么会懂。戴元礼一听明白了,原来这个所谓的“名医”把“锡”字和“饧”字弄混了,“锡”是一种有色金属,而古方中的“饧”是用糯米煎制的饴糖。这样的医生不把人治死才怪哩。
清代陈皋谟在《笑例》中写到,有一个医生在出诊时见到街头算卦的桌子上摆着一本《易经》,马上感叹道:“我当学卜,不应学医矣。”有人问其故,他又感叹道:“彼是《易经》,想必技法容易,哪似我们所学的《难经》,难上加难也。”这样望文生义的浅薄之医,哪会治好患者的病呢。
陆以湉的《冷庐医话》中,有一篇叫《医鉴》的文章,说是苏州有一个姓曹的医生非常势利,只看富人不治穷人,常遭众人唾骂。有一天一个富家的女儿病了,让仆人去请这个曹医生。仆人就欺骗曹医生说富女已经出嫁并怀孕几个月,曹医生隔帐给富家女诊过脉后胸有成竹地说:“恭喜恭喜,您家的千金是怀孕了。”富翁听了大为惊奇,次日,让自己的儿子躺在帐中又叫这个曹医生来诊脉,没想到曹医生诊脉后依然恭喜说是怀孕了,气得富翁的儿子边骂边剃去曹医生的胡子,然后用粉笔把曹医生的脸涂白,把他着着实实地羞辱了一番。
明代冯梦龙的《笑府》中《愿脚踢》写到,一个担柴的樵夫碰到了一个出诊的医生,这个医生大怒,就要对樵夫施以老拳。樵夫见状连忙跪下:“请你用脚踢我吧。”围观的人不解,忙问其故,樵夫说:“经他手定是难活的。”庸医的丑态跃然纸上。还有清代石成金的《笑得好》,一个庸医治死了人家一双儿女,只得把自己的一双儿女赔给人家,后来人家的妻子病了,他一听吓得大哭,忙对妻子说:“不好了,现在有人又看上你了。”还有一篇《墓志铭》,医生没有治死人家,却把自己治死了。无儿无女又没有妻子的他只得由乡亲们给他树了一块墓碑,只见墓碑上这样写道:“贾某。少习武。及冠,进京赴武举。射死鼓手,被逐出。改行医,无求治者。偶有疾,自制一方服之,毙。”当医生的没有患者来看病就已经是很可悲的了,配第一剂药就把自己治死了。不过也好,省得他去再祸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