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招纳太史慈
刘皇叔和夏侯操,据说都非常的求贤若渴,当年,郭嘉和程昱劝夏侯操杀刘皇叔时,夏侯操不同意,因此,夏侯操感觉过去,确实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当然,既然是伪装的,就不可能长久,夏侯操的暴戾,随着地位的巩固,就突显出来,早期因为杀边让,差点毁了自己的根基。
等他控制住北方局势,杀孔融,杀杨修,杀崔琰,想杀就杀,正因为他好杀人,而且还有梦中杀人的神迹,夏侯操早年的求贤若渴的假像,算是彻底的被扒光了,性格中好杀的本性,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相比之下,刘皇叔求贤若渴,总算有些实至名归,最大的污点,就是杀了义子刘封,刘封虽有过错,但不至死。
襄阳之战,关羽毁败,刘封拥兵在上庸,却不发救兵,是有一定的责任了,当然,我们说,当时,刘封从上庸出兵,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时,逼关叔叔最凶的,不是魏兵,而是吴兵,你刘封怎么跨过魏军的防区,去救关叔叔呢?
但是,他不出兵,甚至连样子也不做一下,这也太不给刘皇叔面子了。如果刘封当时能出兵上庸,以增援关叔叔的名义,到附近打打猎,那也是好的,总可以给义父一个交待。
然而,他却不作为,这是最让刘皇叔不可接受的,今天,你关叔叔有难,你见死不救,明天,你义父我有难,你应该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吧!
所以,惩戒是必须的,杀掉,就是量罪过重了。
因此,分析刘皇叔时,他还真是比较的知人善任。这时,一个问题产生了,公元193年,孔北海被黄巾贼管亥部围困在城中,太史慈匹马单枪,杀出重围,到平原请刘皇叔出兵救孔融,刘皇叔敛容道:“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当即率三千精兵,增援孔北海,兵到围解,那围解之后,以刘皇叔这样一个求贤若渴的当世豪杰,他为何不深交太史慈,将他纳入自己的麾下,要知道,太史慈后来号称东吴第一猛将,这个人绝对是个人才,难道,当时,刘皇叔没看出来,却把太史慈当成一个普通的送信员,这才错过了太史慈?
有两种解释,想说明刘皇叔为何不招纳太史慈,第一种解释,刘备认为自己当时的庙太小,容不下太史慈这尊大佛,你想,孔融是圣人孔子的二十世孙,汉代是非常讲究礼仪的一个朝代,这名人之后,谁不想交结?
况且孔融又是个童星,四岁时,就出名了,会让梨,一时传为美谈;再大一点,有一个叫陈炜的大人想捉弄孔融,就说,小时候聪明的人啊,长大后一般非常平庸,孔融应声而答,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满座皆叹服。
长大后,在中央为官,都和朝中大人物什么何进,董卓这样的大官打交道,还常常对他们爱理不理。
反观刘皇叔,虽然号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就算是邦哥,论资历也比不过孔仲尼,何况到了刘皇叔这一代,沦落成摆地摊卖草席过日子。
虽然身旁有着万人敌关羽和张飞,自己又凭着一些战功,被老同学公孙瓒表为平原相,但是,说实话,比起孔北海,刘皇叔当时的名望差远了。
因此,刘备听太史慈是奉孔融之命来请救兵,惊讶道:孔先生竟然知道世间有刘玄德啊!感情是非常的激动,立马出了三千精兵,估计这些兵马已经是刘备的全部家底了,和关张两兄弟直奔北海,解救孔融。
所以,刘备的仁义不是自己吹出来,而是自己用行动一次一次的证明出来的。
也正因为这样,刘备认为太史慈是孔融的手下,因此,就没有开口挖孔融的墙角,可能是认为开口也没用,挖不走;也可能是比较敬重孔融,就不开口了。
反正,刘备解孔北海之围后,和太史慈的缘分也就从此了结,应该一生再未相见。
个人认为这一种说法不太成立,刘备是当世人杰,如果是他心目中的人才,他会想尽办法交结,比如孔明,他死皮赖脸,去了三次,再比如赵云,当时还在公孙瓒手下,然而“刘备时亦依托于公孙瓒,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
可见,在刘备心目中的人才,他是不会管他是名人之后的部下,还是老同学的部下,还是同宗的亲戚,一定要想尽办法争取过来。
另一种说法,是刘备开口了,但是太史慈没答应,我们说过了,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讲信义的割据年代,什么南北朝,五代,那是一幅幅禽兽相食的画面,然而,三国之中,不管是魏蜀吴,君臣之间还是非常信任的,而且整个社会虽然乱,但是东汉以李膺为首的清流派崇尚气节,仍深深的影响着三国中的人物。
因此,太史子义受孔融之托,请刘备相助,然而,马上就投入刘备帐下,这不符合太史子义的性格,让人感觉过去,他的人品和吕布是一个档次。
[page]但其实这一种说法也不太成立,为什么,首先,太史慈只是为报恩而帮孔融,又不是孔融的部下,再者,我们看到,太史慈最后也没有留在北海,说明,孔融也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明公。那如果他加入刘备集团,怎么就和三姓家奴划在一个阵营里呢?
但不管怎么说,太史慈和刘备还真只是一面之缘,有可能的是,太史子义和刘繇是老乡,既然是老乡,应该比较熟,所以,子义报完孔融之恩,觉得还是老乡比较亲切,就跑江南去找老乡了。
只是可惜啊!这个刘繇,他就不是一块材料。《后出师表》对他的评价: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言,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征,明年不战,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这样看来,刘繇还是一个庸才了,不过这也是事实,有人劝他重用老乡太史子义,他却说,我若重用小慈,那许子将不是会笑话我不会用人啊!
把一代名将给晾在一旁,安排了斥候的工作给他干,真是令人汗颜啊!
最后便宜了那江东的碧眼儿,占了一个大便宜,太史慈治理江夏一带,打的刘表的假子找不着北,从此销声匿迹。
想来想去,太史慈没有被刘皇叔收入麾下,真是蜀汉集团的一个大大的遗憾,如果有太史慈在蜀汉,刘备就可以将荆州一分为二,关羽为襄阳太守,太史慈为南郡太守,以太史慈南防东吴,关羽北上伐魏。刘皇叔二次中兴汉朝,又多了一份大大的筹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