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甘宁射杀凌操的千古冤案

记得有网友在我写甘宁帖子里面提到凌统与甘宁的恩怨,说实话我是偷懒没有把这个写进去,不过我有理由了:陈寿三国志里面没有,凌统与甘宁的恩怨是裴注三国志《吴书》里面的。今天就借裴注三国志一用谈谈我对他们二人恩怨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盼指正。套用一个很牛的签名:对我最残酷的学术批判,就是对我最大的尊重!

上次写甘宁都没有好好解释游侠的概念,游侠是个自定义的名词,相信大家心中的游侠标准各不相同,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记载:“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多足者焉。”。言必信,行必果,仗义助人,急人所难是游侠的特征,不过游侠快意恩仇的行为常常与当时的社会的道德发生冲突,所以儒家都是鄙视游侠的,比如甘宁第一个投奔的军阀是刘表,而刘表是个大儒,东汉末年“八俊”之一,甘宁不被刘表重用的遭遇也可想而知了。

甘宁是个典型的游侠,年轻时候的他是快意恩仇,“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跟他交往之人,只有对他礼遇有加,甘宁方与其倾心相交,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否则后果很严重!就是后来做了上将时这个德性也只是稍微收敛。而凌统呢,大致也差不多,可能比甘宁好一点,毕竟他小时候就跟孙权在一起,多少守些规矩。不过他爹凌操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游侠,三国志记载:“(凌)操,轻侠有胆气”,打起仗来是威猛无比,“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俗话说:出来混的总有一天要还的。你一天到晚冲锋在最前头,有个闪失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在战场上的三长两短可不是闹着玩的,勇猛的凌操在一支箭面前停止了他那冲锋不止的人生轨迹。三国志曰:“及权统军,从讨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死”。

三国志上没有说这箭是谁射的,但是吴书则认为是甘宁射的。从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我们可以得知凌操是建安八年(203年)八年在跟随孙权讨伐江夏中流矢死的,此时时甘宁正在刘表部将黄祖帐下,,而甘宁是带着八百子弟路经夏口的时候被江夏太守黄祖挽留的,三国志曰:“(甘宁)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祖不礼之。”也就是说甘宁转投东吴之前在黄祖部停留了三年,甘宁投奔东吴大致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说建安八年甘宁刚刚投奔到黄祖的帐下。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的甘宁有射这箭的可能,下面我们就姑且当甘宁射杀了凌操。话说回来虽然后来黄祖也是不重用甘宁,但是一开始他挽留甘宁肯定是热忱款待的,来的都是客吗。而一开始甘宁肯定也对黄祖有好感,毕竟黄祖是武将出身,性格里多少也有些快意恩仇,所以甘宁也想在黄祖的麾下建功立业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甘宁刚刚在黄祖这里安下身,孙权就领着凌操一班人马攻打黄祖部。此战可谓甘宁从“贼寇”转型成正规军的第一仗,他肯定想来个翻身大表现,让黄祖这个新上司刮目相看!史载甘宁年轻的时候喜欢“挟持弓弩,负毦带铃”,天天都不忘带把弓在身上,闲暇之余就拉几下,这段经历的时间长达“至二十余年”。拉了二十多年弓的人如果还不能射到人的话,除非他是个白痴,甘宁本来就是个游侠的胚子,引弓射箭是他吃饭的家伙,二十多年下来甘宁是指哪射哪,可谓箭法超群!而凌操也就不幸倒在了甘宁的箭下。不过让甘宁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凌操倒下了又一个凌统站起来了,都说虎父无犬子,这个凌统让甘宁在东吴好不尴尬。

[page]

凌统不像甘宁早期游侠般地闯荡南北,但是他身上具备了游侠“侠”的品质。三国志曰:“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凌统从小就表现不俗,“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年仅十五岁的凌统已经表现的让大家相当满意,估计作风硬朗,果敢刚毅,大家对他都很放心,所以就向孙权推荐凌统,而孙权对故将后代也是相当宠爱,让凌统接手他父亲的原班人马。凌统虽然不像年轻时候甘宁那般睚眦之怨必报,但是他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凌统随孙权攻打山贼,当时孙权在破保屯处的山贼后先行撤退,留下凌统与都督张异等部军队将余麻屯的一万多山贼包围,待机攻击。就在包围阶段的一次酒会上都督陈勤因为喝酒这点小事与凌统发生冲突,“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这下可把陈勤气炸了,陈勤估计也是土匪习气浓厚,睚眦之怨必报,就骂起凌统来,而且越骂越兴起,顺带还侮辱起凌统的父亲凌操,古代人最重孝字,面对陈勤的侮辱,凌统只能是“流涕不答”。毕竟大家都是兄弟,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整个酒会他都没有和陈勤顶嘴,这就很难得可贵,毕竟当时他和陈勤是同僚关系,不是上与下的关系,他不与陈勤相争是因为他的度量。可是一个人的度量是有限的,可惜陈勤到死的时候都没有理解这条普通的道理,酒会结束后,在回营的路上陈勤依然是喋喋不休,继续侮辱凌统,这下凌统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拔刀怒砍陈勤,没有几天陈勤就不治而死了。对于砍死陈勤这个事实凌统也是懊悔,到攻打山贼的时候凌统对部下说“除了战死,无以用来谢罪的”。就身先士卒,率部猛攻,很快就大破敌军,不过万幸的是凌统没有战死。班师回去后,凌统负荆请罪,不过孙权知道凌统果敢刚毅,国家又却凌统这样的人才,就让凌统将功补过了。

陈勤仅仅是侮辱了凌统的父亲就被凌统拔刀怒砍至死,而甘宁竟然射死了凌统的父亲凌操,这还了得。于是在另外一场酒会上又出现冲突,不过主角由陈勤改为甘宁了,都说甘宁射死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凌统对甘宁是耿耿于怀,估计喝了点酒,头脑热起来后,胆从恶边生,凌统就起立舞刀,当然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甘宁也不是个识相的主,别人大都选择回避,甘宁倒好,一点也不理亏,好像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要舞双戟。好在当时有和事老吕蒙在,吕蒙见他二人有相斗之意,就操刀挟盾挡在中间将二人分开,然后凭借自己在东吴的威望及三寸不烂之舌好歹将欲火拼的二人分开。而孙权知道凌统因为父仇记恨甘宁,就让甘宁率兵改驻其他地方,以避开凌统。但是我有些怀疑编写《吴书》作者的作者是否客观地描述甘宁和凌统的历史。《吴书》是东吴大儒韦昭所撰,不知道这位大儒是否也有些瞧不起甘宁,将凌操之死的罪责归咎于甘

宁头上,倘若如此我上面的推论是否要被全部否定。陈寿三国志里关于凌操死亡原因只是“轻舟独进,中流矢死”寥寥数字带过,而《吴书》则一口咬定是甘宁射的“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淩操”,如果《吴书》去掉“宁以善射”那么我们大致得到的结论大抵和陈寿差不多,凌操是在乱军中中流矢死的,也就是死无对证,《吴书》到好,一句“宁以善射”就把甘宁视为罪魁祸首了。

甘宁究竟有没有射杀凌操是个无头案,假若是他射杀的那又有谁可以佐证呢?当时甘宁率八百部众是先投靠刘表再投黄祖帐下的,黄祖对甘宁是礼待相加,然而却不肯重用,原因很简单,他自己的顶头上司刘表都不用甘宁,他这个部属更是不敢任用甘宁了,所以大致可得甘宁“将兵在后”的兵是他的八百子弟兵,如果是甘宁射杀凌操那么这些人中有幸运儿亲眼目睹甘宁射杀凌操的过程,那么他们可以佐证甘宁杀人了,可是史载甘宁投奔东吴时是只身前往,甘宁不可能到了东吴炫耀他过去杀过东吴的将领的,而那些可以佐证的人又不会去东吴向孙权打甘宁的小报告的,那么我们要怀疑是谁知道甘宁射杀了凌操的,难道是当时东吴有人在战场上知道甘宁了?按理说甘宁虽然当了二十多年游侠,然而知名度只是限于巴郡一带,江东子弟是不认识他的,所以就算他们有人看见了甘宁射杀凌操的瞬间又能怎样,顶多向上级报告的时候说:“报告长官,是敌方一员白袍小将把凌校尉给射杀了。”毕竟当时甘宁所在的黄祖大军是“祖军败奔走”,大家都在逃甘宁腾出空间射出一个回马箭后肯定会继续逃跑的,难不成一个漂亮的回马箭后停在原地摆POSE,你以为是拍照片啊,所以东吴追兵顶多看到甘宁的身影而已,而且相距不太近。白袍小将多的是,凭啥一口咬定是甘宁呢?

[page]

我的猜测多半倾向于甘宁没有射杀凌操,而且也不是他带的八百子弟兵。凌统和甘宁在酒会上出现冲突是凌统主动攻击甘宁的,估计之前凌统和甘宁已经有矛盾了,按理说甘宁如果杀了人面对挑衅的凌统会回避的,然而甘宁却没有,大概是他或者他带的子弟兵都射杀凌统父亲凌操,是黄祖的部下干的,关他什么事,所以他不觉得自己理亏,而平时他肯定也受了自己是杀人凶手的闲言碎语,所以有一口鸟气要往凌统身上撒了也情有可原。而且在三国志没有找到孙权要甘宁向凌统道歉的蛛丝马迹,而只是让甘宁调到其他地方以避开凌统,这是否也间接说明甘宁没有杀人?

凌统借酒发威在三国志里是和陈勤,在吴书里是和甘宁,也许还有其它不为人所知的例子,在三国里耍酒疯的不多,不知道凌统是不是习惯性动作。第一次他杀陈勤《吴书》修饰的很好,“流涕不答”,举行个酒会大概是数个小时了,结束酒会回各自军营不会花多长时间,毕竟大家都驻扎在一起,顶多几十分钟的路程,谁相信一个人能够忍住数个小时不发作而结束酒会就拔刀相向!只能说明当时他在酒会上就接着酒疯和陈勤干上了,只是被同僚劝开了,要不然他杀人后何必说:“非死无以谢罪”。以他武将的性格杀了该杀之人有什么好后悔的!只能说《吴书》在修饰凌统。而修饰凌统的代价是打压甘宁,让甘宁充当射杀凌统父亲的凶手,这样凌统对甘宁发酒疯也就情有可原了!

吴书打压甘宁根本原因就是甘宁得罪了张昭,活该甘宁倒霉,初到东吴得罪的第一个人就是张昭,张昭是儒学之士,江东土著势力的代表人物。话说当时甘宁初到东吴可谓满腔热血,迎面就给孙权带来自己对当时天下的见解--即后人称作甘宁版的隆中对,不过被张昭给彻底否定了,还说甘宁做事不成熟,当场就把甘宁气坏了,甘宁长这么大还没有被人说过,感到非常火,在反诘张昭的言语中夹着怒骂。张昭是什么人,江东土著势力的代表人物,有时兴起还会当面指责孙权的,丝毫不给吴王面子,想不到被一个初来乍到的无名小卒给侮辱了,这还了得,于是就和甘宁结下了梁子。

张昭还是东吴儒家的领袖人物,得罪了张昭就等于得罪了整个江东的儒学之士,再加上儒家本来就看不起这些来路不正的游侠,所以东吴人写的《吴书》也就很难如实地反应甘宁的品质了。所以就有了千古奇冤--甘宁射杀凌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