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轶事:隆裕太后大婚经过的太和门竟是个赝品
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凌晨,寒风刺骨,枯木待萌,四野阒然,寒星冷月悬于天中,如水曦光披于大地,大地万物仍然在沉睡之中,狗吠鸡鸣偶有响起。
用万籁俱寂形容一点不为过,可是在大清的京城——北京,此刻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整个四九城灯火通明,高棚罗帐,披红挂彩,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特别是在一处府邸,琉璃瓦熠熠生辉,高门楼张灯结彩,府邸内来来往往的人流络绎如浮云,每个人都身影匆匆,但是唯独有一个女子却稳如泰山静坐在堂内,任身边人们穿梭如织,她自云淡风轻。
往身上看,此女子身穿鲜艳的红色缎底服,圆领,马蹄袖,大襟右衽,开襟处又五枚金质莲蓬扣,整件衣服在衣服两肩、前后胸以及下摆出用金线和五彩金线绣出了八团“龙凤同合纹”,取其寓意“比翼双飞”“龙凤呈祥”,其间穿插“十二章纹”、红双喜字、团金万寿字、灵芝、蝙蝠等吉祥纹样,袍的下面是海水江崖纹,整件礼服充满了富贵吉祥喜庆。
此女子穿着与众不同,五彩生辉。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清最后一个从大清门入宫的皇后——隆裕皇后,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太后。
此刻这位马上就能成为国母的女人正等待着最重要的一刻,等待钦天监官报告子时吉时一到,便身着龙凤同合袍,正式坐上凤舆向皇宫进发。
钦天监官员报:吉时已到,凤舆排驾。
皇后之母率诸妇人送至凤舆前,皇后之父率子弟跪送于大门外。銮仪卫校尉抬起凤舆,提炉侍卫手持凤头提炉引导,太监左右扶舆,内大臣侍卫在后乘骑护从,向皇宫进发。由于是深夜,随行的人多执宫灯,沿街两道也摆设很多宫灯,一时亮如白昼。
按照封建礼法,迎娶皇后必须走皇宫正门,才足以表达其与皇帝同尊并重的地位,才符合“中”与“正”的观念。其进宫路线如下:
大清门中门—天安门外金水—天安门中门—端门中门—午门中门—太和门中门—中左门—后左门—乾清门中门—乾清宫阶下。
皇后凤舆到乾清门时,光绪皇帝早已身着龙袍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接着近支王公为光绪帝在乾清宫正殿结发,然后从后槅扇前往坤宁宫洞房等候。
在皇后的这些路线中,其中有一处宫门——太和门中门很是重要,因为这处大门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也是紫禁城最大的宫门。此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后一度改称皇极门。门内为太和殿,也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俗称金銮殿,堪称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门前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列铜狮一对,左雄右雌,威武凶悍,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
[page]可就是这样一处威严肃穆的地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皇帝大婚时竟然是一座“山寨版”的宫门,而且是“高仿的山寨”,连宫里的人都认不出来。
这真是一件蹊跷的事情,占地面积达1800平万米的宫门怎么会有假冒的?真的宫门去哪里了?用什么材料仿制的这样一座宫门?谁这么大胆竟敢让皇后走过一座“山寨”宫门?
这一连串的疑问要推到光绪大婚前一个多月,光绪十四年(1 8 8 8)十二月十五日深夜,狂风凛冽,夜深人静,雄伟肃穆的紫禁城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幽深。突然,一阵慌乱的锣鼓声响起,只见紫禁城内火光冲天,浓烟弥漫,“走水了”、“走水了”的疾喊声此起彼伏。
作为光绪老师的翁同龢是历事者之一,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载了火势以及救火经过。
翁同龢睡得正熟的时候,仆人突然急匆匆地将他唤起,先是称“大内火”,后又说“贞珠门”,神态慌张,语言颠倒混乱。翁同龢急忙询问具体情况,仆人也说不清楚。他连忙起床备车赶往紫禁城,在午门下车后,才知道原来是贞度门失火,他心中松了一口气,毕竟这离后宫还很远,不至于危害到皇帝的安全。
翁同龢从左掖门进入皇宫,满地积雪,行走不便,几次差点摔倒。走到贞度门前,他发现火势逼人,贞度门的屋顶已经被烧塌,墙和柱子还在燃烧。当时赶赴现场的大臣还不是很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兵勇在扑火。贞度门西边的皮库正在扑救当中,东边的茶库大门紧锁着,火却已经在库内燃烧起来,等到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没多久,茶库的房顶被烧毁,火势发展很快,从迅速向其他地方蔓延,太和门很快被大火包围。顷刻间,大火又越过了太和门,很快就烧毁了武备院的毡库、甲库和鞍库等多间库房,不久,东边的昭德门也被殃及。
熊熊大火整整燃烧了两天两夜,直到十八日才被扑灭。
太和门突然被大火烧毁,使得皇宫上下都极为震惊惶恐。
很多人认为是上天在示警,火灾发生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亲临现场与众大臣商议灭火事宜,大火扑灭后,慈禧太后特地下令除了佛堂和正路殿座之外,颐和园的其他施工一律停止,以祈求上天息怒。
随后刑部立即审讯了贞度门值班官兵,原来是檐柱上挂的油灯经年已久,灯壁被烧毁,点燃了屋中易燃物品,而值班的两名护军富山、双奎熟睡不知。当晚风大,火势随风四处蔓延,一发不可收拾,遂酿成大祸。
此时距离皇帝婚期仅有一月,工部虽然已经开始着手太和门的重建工作,但是原样重修根本来不及,然而也不能因此更改婚期。而皇后必须通过太和门进入内宫,现在太和门被烧毁,皇后无门可入,简直是不成体统。那修改婚期如何?光绪皇帝的婚期已定昭告天下,不可随便更改,并且清朝历史上也没有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如若更改,必然是大不吉利。这可真是进退两难。
慈禧在此时展现出女强人的干练与决断,毅然做出决定:婚礼如期举行,并且皇后必须经过太和门再入后宫。那么如何解决皇后入二道朝门的问题呢?在短时期内恢复昔日太和门的壮丽,即使鬼斧神工也不可能啊!于是慈禧太后心生一计,责令扎彩工匠日夜赶工,临时搭盖一座彩棚应急。
于是,京城扎彩的能工巧匠全被集中起来,按太和门的原样搭建了彩棚。据《清宫述闻》记载,这座彩棚和太和门的高度宽窄一模一样,连鸱吻、雕饰、瓦沟等都酷似真物,即使是长期在宫中行走的人,也不能辨其真伪。彩棚高3 0多米,虽是用彩纸所制,但就算是大风吹过也毫不动摇。于是,一座辉煌的“高仿山寨”太和门矗立起来了。
可是这座纸扎的煌煌宫门如同晚清的政局,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外强中干,终是纸扎的宫门,纸扎的王朝,踏过纸扎的宫门的隆裕太后不知道当时是如何的心情,每一个结婚的女性都是憧憬着幸福的婚姻,可是这位母仪天下的隆裕皇后不幸却从她迈进这“山寨”的太和门开始,未来的她将同腐朽的晚晴一样走向凄凉与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