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母女靠补眼成为长沙名人 始终抱持独身主义
无依母女罗氏,用一双补眼巧手成为“长沙名人”
民国时期,缝纫机在长沙缝纫业逐步得到使用,但罗氏母女仅凭手中一针一线的初眼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排出的200位长沙名人榜中占得一席之地。
晚清光绪初年,在长沙城内织机巷(今已辟建成人民西路东段),有一对母女,因家庭变故,求职极难,几乎无以谋生,她们只得在织机巷租得的屋外靠墙而坐,专替人家补织衣服上的小眼谋生。但这位补眼的罗氏母亲工于针线,且“生成妙手,练就绝技”,对衣服上的小眼,横纱直线,补缀无痕。其所补织过的衣服,得到人们交口称赞,于是声名远扬。此后,长沙城内绸缎店、成衣店内的贵重衣料或衣服,无论裁料时被刀剪刺破,还是被烟蒂烧穿,无不交给织机巷罗氏,请其补绩。开始罗氏补织贵重衣服洞眼,定价为每眼一个工钱400文,继而分洞眼大小、衣料贵贱,定工钱多少,甚至一眼可得工资一串有余。
不过数十年,罗氏母女即致家业兴旺,她俩将织机街租住的整幢房屋买下,且又置有另外房屋。到1925年,罗氏已年逾六十,女儿则年过四十,罗氏女补眼绝技始终仅传其女,他人前来学习,秘不传授,且母女俩,虽然发了财,但始终抱持独身主义,相依为命,生意却永远发达无穷。
兰烟通讯社在1925年采访罗氏母女时,正当赵恒惕督湘,铜元价格低落,此时罗氏补眼只收银元,且随物价上涨而上浮。当时补一小眼,起价已为一元,无价可还。
自主创业谋生的罗氏母女在当年,即成为一些身怀一技之长的妇女,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而奋斗的励志榜样。
“走脚女人”吴有珍,煮出长沙北门最好吃的米粉
众多女性在民国长沙城内谋职既难,于是少数通过自主创业,撑出一片天来的长沙女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传奇,她们的故事在这座城市流传广泛。
长沙北门外吊桥边的和记粉店五爪卧龙金瓜的故事,即如此。人们传说,在1929年,一位叫吴有珍的女子带着两个儿子李益和与李福生在长沙北门外吊桥边开了一家粉摊,次年改粉摊为粉店,取名和记。一年后,该店后园菜圃一根南瓜藤结出18个金黄南瓜,整条藤极像一条卧龙,好看热闹的长沙市民纷纷前来观看,和记也以此作为生意的招徕,由此名声大振,生意兴隆。
其实,民国长沙《大公报》和《湖南国民日报》均报道了此事。不过与传说不同的是,各报报道均称:吴氏为一“走脚女人”(即为了反抗不自由婚姻,而从家中出走的女人),先执佣坡子街某商户,后在北门吊桥边开起粉店。夏天北门众学校放假,粉店便改营冰店。和记冰店后园菜圃确曾有南瓜藤结出金瓜,瓜蔓酷似卧龙。但吴氏感到好看热闹的闲人,成群结队,穿过冰店,影响生意,愤而将南瓜藤扯掉,并非如传说所说好好供养,以此招徕生意。
其实,在抗战前,长沙粉店公推以杨裕兴、人和祥等处,米粉味道上佳,而和记则寂寂无闻。抗战胜利后,和记粉店完全凭借吴氏及其儿子的粉下得好,汤汁既鲜美,牛肉码子极醇厚,香菇菜心甘爽等,获得广泛好评,从而被媒体关注,并被誉为长沙北门最好吃的粉店,闻名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