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虽远必诛的汉武帝时代 百姓幸福吗?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54年。这54年,西汉王朝不断对外用兵,史载有用兵的年份超过30年。这54年也彻底改变了西汉王朝的国家格局。汉初70年,西汉政府受制于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每年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换取和平。正是在汉武帝治下,汉王朝的军队不仅将匈奴人赶到了漠北,更在东南西北四方出击:东平朝鲜、南讨两越、击败西羌、凿空西域……

网络配图

很多人在汉武帝时代看到了一个大国崛起的雄伟姿态,津津乐道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认为在崛起大国的羽翼下,没有匈奴强盗的袭扰,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老百姓一定能安居乐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汉书》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班固对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的社会状况的描述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宣帝时的长信少府夏侯胜则称汉武帝时代:“百姓流离,物故者半”。皇甫谧在其《帝王世纪》中直言汉武帝:“军征三十余年,地广万里,天下之众亦减半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认为汉武帝是以“人口减半”为代价取得了军事、文化上的功业。

[page]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说,《汉书》中所说的是“户口”而非“人口”。汉武帝时代因为有大量流民存在等因素,所以使得登录在册的“户口”数大量减少。学者葛剑雄先生对汉武帝时期的人口状况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结论:汉武帝晚年西汉王朝人口锐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没有减半,但造成了国家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死亡,如果再算上本应自然递增的人口,损失的人口达到三分之一。当然,还有人言之凿凿,说汉武帝时代人口的确锐减,但也不是葛剑雄先生说的那么多,大概只减少了百分之十四五。

网络配图

个人认为,两千年后还在争论这个问题是非常可悲的。人命不是数字游戏。无论是减少了15%还是50%,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问题的重点是,在一个后世许多人眼中雄才大略、拓展了中国人生存空间的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治下;在一个极之重视人口繁衍的农耕社会中,长达五十年的时间人口没有正常递增,反而大量减少。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汉武帝执政中后期汉王朝人口的锐减呢?

战争。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原因,特别是对匈奴的战争,可以说汉武帝是穷尽国力在进行。汉武帝执政的54年,史载有对外用兵的年份就超过30年。这30年,汉王朝在战斗和后勤上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战场和粮草转运上的总体伤亡人数,确切的数字我们今天几乎无从追寻,只能就某一战某一役看到一些比较笼统的说法。比如,著名的漠北大战,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精骑大败匈奴,《汉书》说:“(汉军)死者数万人”;持续三年、两度出兵征伐的汗血马战争,可以估算出损失兵卒十万人以上;汉武帝时期汉匈之间最后一役,七万汉军全军覆没……

如此大规模的频繁的战争,除了战场上直接伤亡外,还有战略物资运输过程中的人员大量损耗,而这些本应该是强壮劳动力的人员损耗后,自然又会大幅度降低后方的生产力和抵御灾害的能力。所以,只要是战争,必然伴随而来的就是人口大量的损耗。

北击匈奴,是时代给予汉武帝的一个宏大命题,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考验着统治者的智慧和能力。拥有三千多万人口,在文景时期积累了雄厚国家实力的汉武帝,面对只有150万人口的匈奴,无疑付出的代价得不偿失。

[page]

天灾。汉武帝时代,史书记录在案的各种自然灾害多达43次。元光二年,汉武帝策划马邑之谋,发动对匈奴战争的次年,黄河即在瓠子决口,直到二十四年后的元封二年才成功堵口。此次黄河决口,夺淮入海造成的局面是:“百姓木栖,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到汉武帝执政后期,自然灾害愈加频发:元封年间持续四年旱灾,元封四年尤甚,史书记录“民多暍死”;元封至太初年间,持续四年的蝗灾,太初四年蝗灾蔓延,从关东直到敦煌。正因为旱灾频发,汉武帝在公元前100年改年号“天汉”,是有祈雨之意。然而,天汉、太始、征和年间,汉朝的百姓面对的仍旧是连年旱灾,之后又是连年蝗灾。因此,史书中汉武帝时代频现“人相食”的记录。

网络配图

人祸。大汉王朝自然灾害频发,皇帝却仍旧征伐无度,直到汉武帝去世前三年,还派七万大军征讨匈奴,结果全军覆没。除了战争和天灾,汉武帝治下的老百姓还需要直面皇帝的屠刀。汉武帝时代严刑酷法,频繁兴起各种大狱,由巫蛊、削藩等大案要案引发的大屠杀,更是动辄数万。元狩元年,淮南王刘安案,史书记载便有“党与死者数万人”。而汉武帝晚年的卫太子“巫蛊之祸”,仅太子发兵与丞相刘屈氂大战长安,《汉书》记载“死者数万人”。再加上后来被皇帝诛杀的太子党人、陷害太子的奸党等以各种方式被牵连者,前前后后死于“巫蛊之祸”的人更是不可胜数,甚至有二十万的说法。

重税。在汉武帝晚年,由于连年对匈奴等周边国家用兵,更由于大搞封禅、巡游无度、修筑豪华宫室,导致国库空虚,不得不想方设法从民间榨取财富。很多人误以为这些钱财是“取之有道”的,大多是从商人、富人、贵族手中取得。事实并非如此。盐铁专营、平准均输等国家垄断一切的政策,对私营工商业的残酷打击,其最终的成本都会均摊到社会的每个成员身上。再说面向每个人征收的“人头税”。汉武帝时代大幅度提高了人头税,向成年人征收的算赋从40钱增加到120钱,向未成年人征收的口赋从每人每年20钱增加到23钱,但征收年龄提前到3岁,以致许多贫困之家“生子辄杀”。

汉武帝执政后期,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成为失地流民,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农民起义。

如果一个国家的辉煌需要以全体民众、每一个个体的牺牲为代价,付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的性命来换取,那这种辉煌对个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