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清朝皇帝吃饭为什么颇多限制:爱吃的菜不许多吃

清朝皇帝吃饭是极讲究的,不仅有最高的伙食标准、高大上的餐具,还有仅供皇帝使用的专业术语和高水平且庞大的厨师团队伺候。

清帝餐具是极讲究的,体现的是皇家气派。如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记载,当天乾隆帝使用的餐具是: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镶牙箸1双、银西洋热水锅2口、有盖银热锅23口、有盖小银热锅6口等等不下百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规矩,清帝每日的伙食标准是: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萝卜、水萝卜和胡萝卜共60个,包瓜、冬瓜各1个,苤蓝、干闭蕹菜各5个(每个6斤),葱6斤,玉泉酒4两,甜酱和清酱各3斤,醋2斤。早、晚随膳饽饽8盘,每盘30个,另外御茶房为皇帝准备的例用乳牛50头,每头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叶75包。

[page]

清代内务府档案里,有很多清代皇帝的膳食单,这些膳单非常详细,皇上今天在哪里用膳,吃哪些菜品,每道菜品用什么器皿盛放,做多少量,有时候还要指定名厨来做。皇帝吃不完,就会赏赐给嫔妃以及下面的臣子。清宫的《膳底档》是专记皇帝吃饭的,凡与皇帝吃饭有关的点点滴滴,都必须如实记录,但皇帝爱吃什么则不准记录,这叫天机不可泄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帝一天下来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早晚两次正膳。早膳在七点到九点,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三点。两膳后,晚上进“晚点”(小吃)。如皇帝临时饿了或想吃点什么了,则随时传进。

皇帝吃饭有个“吃菜不许过三匙”的规矩,无论什么菜,都不能连吃三口,吃过三口的菜立即撤下。因为皇上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都不能让外人知道。皇上用膳时,眼睛看了哪个菜,旁边的太监就会将菜朝挪到皇上够的着的地方,用羹匙舀进布碟。如皇帝说句“这菜不错”,太监再舀一次后,边将这菜往后挪。假如连吃了三口,太监头就会喊一:“撤”。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有这道菜。

[page]

皇帝吃饭自有专门的术语。管饭叫“膳”,吃饭叫“用膳”或“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只需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传膳”的号令一路下去,,直传进御膳房。几十名太监的“传膳”大队,直奔养心殿。此外,还有“摆膳”、“尝膳”、“侍膳”等的术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帝吃饭是讲的排场的,也就是“摆谱”。清朝标准御膳,每餐120道菜,摆三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后来有的皇帝将120道减为64道;到了咸丰帝再减为32道。而慈禧太后掌政后,老太太又摆起了谱,每餐百余道菜。皇帝的厨房是御膳房,官厨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两处太监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设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清早期,清帝吃饭时还会有乐队助兴。

皇帝大多是一个人吃饭,没有旨意任何人不得与皇帝共餐。皇太后及妃嫔,一般在其宫里用膳。皇帝吃不完的饭菜,会赏赐给妃嫔、皇子公主及大臣们。随时剩饭剩菜,但毕竟是皇帝吃剩下的,能得赏赐,则是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