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乾隆皇帝盼雪 希望百姓获丰收

目前山东大旱,前些日子的一场雪远远不能解旱情之困,人们仍在盼望一场大雪的来临。在几百年前,旱涝雨雪同样牵动着一朝天子的心。让我们看看在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皇帝怎样盼望一场大雪的到来———

在清代的统治者中,乾隆是一位比较关心百姓疾苦的皇帝。他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而这“食”又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因此他对影响农业生产的雪情也极为关心。

乾隆二十九年(1764)十二月初二,山东巡抚崔应阶上奏,报告山东各地降雪等事,奏折中写道:

(山)东省入冬以来,屡有雨泽,天气融和,麦苗滋长。十一月下旬气候始寒……二十六日午后,省城彤云远布,雪片微零,虽未成分寸,而省城东北各府属则已瑞雪均沾。现据济南府属之邹平、长山、淄川、新城等处申报,二十六日得雪二寸;又据武定府属之利津、沾化、海丰、蒲台等处申报,二十六日得雪一二寸不等;又据莱州府知府汪圻到省面言,二十六日青、莱各属俱得雪一二三寸不等。瑞雪应时,丰年有兆……

网络配图

这样一件看似平常的奏折,却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视。十二月十九日,他便下了一道长长的谕旨,谕旨中责怪山东及河南、直隶(河北)三省上报的雪情还不够及时、全面、准确,要他们进一步将落雪的详情报上,“所有各属已未得雪情形,理合恭折奏闻。”

紧接着,大学士刘统勋又以寄信的形式,分别给河南巡抚阿思哈和山东巡抚崔应阶传达乾隆的谕旨。在给阿思哈的谕旨中,先通报了朝廷已掌握的京师、直隶、河南各地的雪情,又责令他“将豫省实在得雪分寸,并各属现在是否待泽情形详查速奏,以慰朕怀。”在给崔应阶的谕旨中,也是先通报京师、直隶、河南等地的雪情,然后说:

山东地面正与直豫毗连,前据该抚崔应阶折奏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济南、武定、莱州各属得雪地一二三寸不等,日来尚未据续行奏闻。着传谕该抚,令其将现在各属曾否普沾雪泽,并得有分寸几何,即速详查具奏,慰朕廑念。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page]

从这道谕旨中,可以进一步看出乾隆对山东雪情的关注。在他看来,降雪即五谷丰登之兆。有了雪,土地便可得到滋润,小麦便可喜获丰收。这样一来,粮价平稳,百姓安居,社会便能稳定,天下就可太平。因此他的盼雪心情,是跟国计民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山东巡抚崔应阶接旨后,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又呈上了一份奏折。他老老实实地告诉乾隆,除他上次奏报的济南、武定、青州、莱州、登州五府降了瑞雪外,泰安、兖州、沂州、曹州、东昌五府所属的各州县尚无降雪的地方,不过这些地方正“彤云密布,天气清寒,似有降雪之象,容俟瑞雪普沾,臣即恭折驰奏,仰慰圣怀。”

网络配图

这一情况,显然不合乎正在盼雪的乾隆皇帝的圣意,因此他只在奏折上批了一个“览”字了事。但过了两天,崔应阶又报来山东下雪的奏折:

“……兹省城济南府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巳时起至亥时止,得雪二寸有余,远处尚未报到,然是日彤云四合,风定气寒,所及必广。腊雪滋培,麦苗有益,农民预庆丰收,远近喜跃。除查明各州县得雪寸数,另行奏明外,臣谨先行缮折驰奏,仰慰圣怀。”这一好消息立即使乾隆龙颜大悦。省城济南“得雪二寸有余”,“腊雪滋培,麦苗有益,农民预庆丰收,远近喜跃”,正是他所盼望的。于是他提笔在奏折上批了“欣悦览”三个大字,表示对崔巡抚的嘉许。

乾隆对雪情的关心,还表现在他写的许多诗文中。如他在一首咏雪诗中写道:

[page]

缅惟腊雪足,遗蝗入地深。更拟饼饵富,慰我三农心。况当苗秀时,时泽尤在今。

因为冬天雪下得充足,消灭了虫害,春天麦苗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想到这些,他内心感到非常欣慰。

另一首《雪(腊月初七日)》是这样写的:彻夜云同色,侵晨雪舞翩。敢轻言慰矣,惟益冀沾焉。竟至达申后,犹欣值腊前(明日为腊八日)。心田滋渴望,可以命吟篇。

在腊八节前一天的夜里,京师降了场大雪,乾隆立即想到这会使大片农田得到涵养,心中充满了丰收的渴望,情不自禁地吟起了诗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瑞雪的热爱之情。

网络配图

当听到地方上下雪的消息后,乾隆也是喜不自胜,常常作诗志贺。如乾隆十七年(1752)冬,他听说山东下了雪,立即诗兴大发,写出“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的诗句,赞颂冬雪给耕作带来的好处。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听说山东、河南降下瑞雪,又立即写了《河南山东胥报得雪》一诗:

畿辅昨曾雪,所惜只寸余。继兹盈尺佳,吾心常企诸。齐豫腾奏章,报雪一时俱。

虽亦未优沾,度寸三已逾。慰远益切近,敢云可待乎。摛此兴弗轩,轩待六花敷。

京师下了场1寸多深的小雪,他感到很不过瘾,希望能下场尺把深的大雪。当山东、河南报来下雪的喜讯后,降雪量虽不是特别充足,他也感到莫大的安慰。越是这样,他越希望能下一场更大的瑞雪,让普天下百姓都获丰收……在这些充满深情的诗句中,他的悯农思想,爱雪情怀,又一次得到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