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炒作!一根木头赢得了一个国家的民心
商鞅,这个人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不仅不陌生,还熟悉到了不能再熟悉的地步。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要改革,要革新,要推行变法,那就需要让大家先信任自己。只有老百姓们信任了商鞅,他的变法才能更加顺利和有效的推行。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商鞅开始了“炒作”。商鞅的“炒作”,那可是真材实料,都是黄澄澄的金子。怎么“炒作”?要起到效果,那就得吆喝,吆喝起来了,大家都来看了。假如是货真价实,那一传十十传百的也就传播出去了。
网络配图
商鞅想了一个办法来“炒作”,什么办法呢?且听我与你道来。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招贤纳士。在卫国得不到重用的商鞅,跑到了秦国,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是个明白人,他当然知道要有威信,对商鞅的主张也是赞同的。两年后,秦孝公拜商鞅为左庶长,命他全权处理改革事宜。
商鞅自然是乐了,按照自己的想法起草了一个改革法令。法令是有了,关键是取得百姓的信任啊。百姓们被诸侯王骗了很久了,对于诸侯王发布的这些信息也不怎么相信。商鞅鉴于此,开始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炒作”。他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page]这吆喝来吆喝去,一会功夫,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这个场面,我们经常在大街上碰见吧?!看见这木头,有人就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又有人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等等,反正没几个人相信。
商鞅看到这个局面,他清楚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于是,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提到五十两之后,来看热闹的越来越多了,大家还都以为他傻了,还是不相信,依旧没人去扛。
网络配图
不过呢,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即便是被忽悠也无所谓。接下来,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说是试试,这还用试吗?谁都能扛得动。这人一会功夫就把木头抬到了北门。
商鞅马上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派人传出话说,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不少。
就这样,这件事马上传了出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比秦孝公的法令都管用。老百姓们都夸赞着商鞅,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page]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商鞅马上将他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从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强大了。
网络配图
商鞅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大良造(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商鞅是才华横溢的,他的改革也很好。可改革是需要取得百姓们的信任的,老百姓不相信你,你还怎么改?所以,商鞅用“南门立木”来取得百姓的信任。这“南门立木”称得上是史上最牛的“炒作”了。
商鞅是讲诚信的,也只有诚信的“炒作”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整日里凭借着欺诈的手段来“炒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炒作”应该是个中性词,大家在使用的时候,需注意,不要一味的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炒作”是褒是贬,与使用者的诚信相关。讲诚信则褒义,不讲诚信则贬义。
- 上一篇:演义趣闻:明朝某些方面被清朝黑了
- 下一篇:环肥燕瘦!贵妃杨玉环究竟有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