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西方列强明朝比清朝强很多:原因何在?
清朝中后期之后的半个世纪,由于政治腐败和各方面的落后,一度成为了各大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战争赔款,不平等条约,简直就是丧权辱国。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在与西方列强产生军事摩擦时并非大败而归,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中英之间的军事冲突。
网络配图
自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出现对中国“遍地都是黄金”的描述后,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开始把矛头瞄准中国。加上连年的战乱与严重的瘟疫,欧洲人急需开辟海外殖民地与市场。当时葡萄牙在明朝廷的准许下于澳门进行贸易活动,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大量利益,因此从16世纪后期开始,处于都铎王朝的英国人也开始试图接触中国。
1576年,英国商人马丁试图通过西伯利亚开辟通往中国的路上航道,最终失败;1584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先后两次亲自给明神宗写信,希望中国皇帝能给予英国贸易方面的特权,但两封信均没有送到万历皇帝手中。后来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应国内商人要求再次给明朝皇帝写信,同样也以失败告终。
[page]1635年12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派遣约翰·威德尔船长带领一支船队来华,希望能与中国达成贸易。但在葡萄牙人的阻挠下,英国人一直没有机会登上中国。无奈之下,威德尔只能命令船队停靠在潭仔(今属广东省汕尾市)。1637年7月,急迫的英国人开始将船队沿着广州方向驶去,此举立马引起了明朝沿海守军的警觉。当英国船队到达南头寨(于东莞深圳一带)时,明军利用火铳警告,并在冲突中击毙几名英国人。
网络配图
8月8日,英国船队又抵达虎门亚娘鞋,驻守在虎门炮台的明军鸣炮示警,然而这并没使英国人撤离,威德尔船长反而下令炮轰虎门。由于当时虎门守军有限,加上英国船队炮火威力强大,虎门一度失守,英国人趁机夺取几门明军火炮。明朝官员震怒,立马派人交涉,命令英国人立刻离开虎门。
然而,先后经过两次警告后,英国船队依旧不予理睬。9月10日,明军对英国船队发动火攻,英国人侥幸逃脱后,威德尔率人烧毁虎门附近的三艘中国船只,并进攻一座小城镇,夺走30余头猪。9月21日,英军再次攻占虎门亚娘鞋炮台,忍无可忍的明朝官员命令出动大明水师,大批舰队开往虎门,试图一举剿灭英国船队。
[page]威德尔这回知道事情闹大了,当即举白旗投降,保证马上撤离。随后,明战舰又与英军与白沙岛附近海域发生武装冲突,明朝扣押在广东的全部英国商人。为了救回这些商人,英国于10月9日与明朝谈判,威德尔在保证永不再来中国的保证书上签字。11月22日,广州的英国商人按照约定赔偿明朝白银两千八百两,囚禁在广州的英国商人这才被释放回国。
网络配图
11月30日,中英双方又在澳门签订一份正式的协定,英国人保证遵守中国法律。1638年1月10日,威德尔率领船队回国,终明一世再也没有来过中国。此时,离大明帝国灭亡已不足6年。
虽然明朝末年国家衰微,内部矛盾重重,但明朝统治者从未做出有损于国格之事。不仅对待英国如此,在任何一场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明朝宁可战败也从未退缩。相对于后来的清朝,列强原本也是出于试探的心态派出少量军队,但在清军不战而溃的情况下,列强最终得以在中国无所顾忌。正是两个王朝对待外来侵略的不同态度,导致了如今人们对它们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