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曾国藩的窘迫时刻:曾因天赋不高被小偷鄙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但真正能够实现者寥若晨星,而曾国藩正是其中之一。这一曾因镇压太平天国备受谴责的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他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人生使命,被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网络配图

曾国藩是清末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中国建造第一艘轮船,开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如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page]

在近代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在近代政界人士眼里,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37岁官至二品,在清汉人仅此一人;第二,他“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他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于中国官场,既可呼风唤雨,又能明哲保身。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据考证,曾国藩一生曾为清朝廷举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其中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网络配图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从各自的视角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他认为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page]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据曾国藩回忆,小时候他曾遭遇这样一件尴尬事: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

网络配图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目瞪口呆:只见那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这件事对曾国藩触动很深。这个小偷是很聪明,至少其天赋要比曾国藩高许多,但是他却荒废了天赋沦落为“梁上君子”;而曾国藩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奋发图强,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