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制造香水的?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很悠久,芳香物质很早就被古人用来香体、辟秽、改善环境。原始的香品,多用芳香植物制成,在今天看来,这是真正纯天然的香料。早期用香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有时就是直接插戴香草。屈原《离骚》诗中即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将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这就是战国时流行的一种插戴香草风俗。
网络配图
而较为普遍的方式,则是将香草一类的芳香物质采摘阴干后,装进小口袋里,做成香包,谓之“香囊”。在1970年代考古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便出土了一只香囊,系用精美的丝织品绮罗缝制的,里面装满了芳香植物。
香囊,又叫“容臭”,这里的“臭”念xiù。容臭好闻,居家可以悬挂,在古人的卧室帷帐里都会悬挂香囊。东汉末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一语,说的就是这类用香风俗。
在古代,比较讲究的人都会随身佩戴香囊。因为香囊是古人佩戴之物,故还有“佩帏”的别称。先秦时人们佩戴香囊已很流行,对未成年时还有用香要求。据《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page]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人为了香体,除了佩戴香囊,还有直接食用香品的现象,将芳香物调入日常饮食中。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便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蕙草、兰叶、桂皮、椒叶这四种芳香物,或拌食,或泡酒喝,或做成饮料饮用。
这种“食香”之俗在古代曾长期存在。如在唐宋宫廷中,嫔妃间便流行食用杏仁、饮用杏露,为的就是体香。以体香出名的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生前不只常佩香囊,常洗香汤,也爱食芳香果实。
网络配图
汉代开始流行“熏香”
《乌夜啼》词云:“绣香熏被梅烟润,枕簟碧纱厨”
两汉时,“熏香”开始在贵族中流行开来。所谓“熏香”,就是把衣物放在燃烧香料的炉子上熏烤,使香气散发出来,沾到衣物上。这种专用炉子叫作“熏炉”或“香炉”。为了防止衣服被烧到,外面会罩上一个罩子,这个罩子古人称之为“熏笼”。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中,除了香囊外,还出土了熏炉、熏笼。当然,熏香并非只熏衣服,还熏被子、熏房间。宋李石《乌夜啼》词中所谓“绣香熏被梅烟润,枕簟碧纱厨”,描述的就是熏被的情形。
汉朝用香之盛是以前没有过的,用香甚至成为一种宫廷礼制。《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入直台中……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
[page]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早在先秦时已出现熏香。1997年,在陕西凤翔雍城遗址曾出土过一只战国时期的凤鸟衔环铜香炉,而且同一时期熏炉在全国多个地方都有发现。
熏炉是汉朝贵族家庭必备器具之一,其中又以名为“博山香熏”的熏炉最出名: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模拟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景象,并由此而得名。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便曾出土过一只精美的“错金博山熏炉”。
汉代还有一种专门用来熏被窝的超小型圆状香炉,叫“熏球”,因为放在被中始终不会翻倒,人称“卧褥香炉”,亦叫“被中香炉”。据《西京杂记》,“熏球”最早是一名叫房风的人发明的,可惜“其法后绝”,后到西汉时由工匠丁缓复制成功。
网络配图
作为佩戴和熏烧的香品,自然都是固态的。在古人所消费的固体香品中,后期更多是“香药”。这是一种人工合成香品,又称“合香”,多依“香方”制成。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便记载了多种“熏衣香方”。其中一种配方是这样的:“沉香、煎香(各五两))、雀头香、蒮香、丁子香(各一两));右五味治下筛,内麝香末半两,以麤罗之,临熏衣时,蜜和用。”
到唐宋时,香品的品种越发丰富,如香粉、香丸、香饼、香膏等合成香品都已在民间使用,有的专门用来香体,有的专门用于香口(去除口臭),有的专门用于改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香品的消费方式也变得简单,如有一种“印香”,使用起来相当方便,与现代的蚊香使用方式很相似,不必用专业的熏炉来焚烧,放入香盘中点燃后可顺序燃尽。
- 上一篇:赵飞燕不孕不育汉成帝却依然离不开她
- 下一篇:清朝爱新觉罗皇族绝后的原因是乱伦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