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恩人赏仇人,让人始料不及
我们常在口中说出,有仇不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去报答,称不上君子;跟自己有冤仇的人不去报复,算不了大丈夫。但是在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这里,这话就用的不太确定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英布等人将项羽围困于垓下,并逼迫这个西楚霸王在乌江边自杀。从此以后,汉朝天下一统,刘邦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位皇帝。
在楚汉战争初期,刘邦一度被项羽揍得非常惨,几乎战无不败。如果没有关中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或许早就败在项羽之手。除此以外,项羽手下还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比如季布、龙且、钟离眛。在他们面前,刘邦很少能讨到好。因此刘邦不仅憎恨项羽,也仇恨他手下部将。
项羽自杀后,他的部将们四散奔逃,在民间藏了起来,其中就包括著名将领——季布。季布本是楚地著名的大侠,急公好义,人脉很广。秦末战乱,季布被项羽征用为将。在楚汉战争中,季布屡次击败汉军,打得刘邦困窘不堪。
西楚灭亡后,刘邦立即下达通缉令,悬赏千金抓捕季布。同时,刘邦还强调,胆敢窝藏季布者,夷三族。虽然命令十分严苛,但仍有勇士不将其当回事。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侠客收留了季布,将之隐藏了起来。
但是老这么躲藏也不是办法,想拿季布人头换钱的投机者可谓到处都是。因此,周姓侠客想了个办法,他将季布打扮成奴隶,将之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在交易时,朱家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季布,但是他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暗地里跟自己儿子说:“这人不是凡人,不能将他当佣人看待,要让他和我们吃一样的食物。”
安顿好季布后,朱家便驱车去往洛阳,拜见了老相识——汝阴侯夏侯婴。夏侯婴与刘邦是布衣之交,担任他的太仆,也就是私人司机。此人战功卓著,忠心耿耿,很受刘邦赏识。夏侯婴见故友来访,非常高兴,于是请他吃了好几天大餐。
在酒足饭饱之际,朱家突然问夏侯婴:“陛下为何要抓捕季布?”夏侯婴回答:“因为他多次让陛下难堪,陛下恨极了他!”然后朱家又问:“你认为季布为人如何?”夏侯婴答:“非常有才干。”
听到这里,朱家便笑道:“季布当年之所以痛打陛下,只因他是项羽的忠臣。受人之托,忠人以事,这有何不妥?现在陛下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这岂不是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北逃向匈奴,南逃向南越国,在哪不能受重用?如果逼季布太急,必然会将贤士逼向敌国,到时候楚臣伍子胥奔吴灭楚之事,就要重演了!”
夏侯婴听了朱家的言论,很快变猜到了季布的所在。然而在他看来,朱家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他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奏明。刘邦性格宽大,从谏如流,知错能改,他很快便追回了通缉令,并赦免了季布。其后季布亲自面见刘邦,向其谢罪,而刘邦不计前嫌,任命其为郎中。之后,季布历事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三代君主,成为汉代的名臣。
季布飞黄腾达后,曾准备重谢朱家。但令人感叹的是,朱家却选择避而不见。他之所以帮季布,完全是为了“义”,根本不是为了求回报。古代侠客的高义,直到今天仍让人高山仰止。
季布得救了,然而他同母异父的弟弟——丁固却没那么幸运。如果说季布是刘邦的仇人,那么丁固反而可以称得上是刘邦的恩人。
彭城之战时,刘邦大败。当时,丁固和季布一样,都是项羽手下大将。在彭城以西,丁固追上了狼狈逃窜的刘邦,两军短兵相接。情急之下,刘邦对着丁固大喊:“咱两都是贤士,何苦相害呢?”
丁固一听,认为这是个两头下注的好机会。于是他故意网开一面,放走了刘邦。垓下之战后,丁固得意洋洋地谒见刘邦,想求得封赏。然而刘邦却带着丁固去自己的军队中示众,并说:“丁固不忠于项王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固也。”随后,刘邦斩杀了丁固,并说:“我可不想后人效仿这位不忠之臣!”
就这样,刘邦在取得天下后,杀了一个恩人,赦免并重赏了一位仇人,并以实际行动告知自己的臣民,什么叫忠诚。
司马光认为,对于人主来说,进取与守成,必须要用两种不同的手段。在进取之时,要学会招降纳叛,不能因对方是叛徒就不任用;但在天下一统,需要守成之时,就必须使大家明瞭为臣之道,就必须要“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即使这位不忠之臣对君主怀有私恩,也不能使之存活。
在司马光看来,刘邦不受个人好恶所驱使,杀一恩人却让天下不忠之臣惴惴不安,赏一仇人鼓舞天下忠臣之士,其目光之远大是无人可比的。在他看来,汉朝之所以有四百年太平江山,正是源于刘邦的高瞻远瞩。
古代社会智慧的体现真的是运用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