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在古代的时候什么类型的人可以被称作员外?员外是个官职的名字吗?

‘员外’一词听起来像是一些大地主或者富豪之类的人,当然也有所关联,但最初的时候这个称呼只有一些官员才能被称作员外。

因上古代做官的人员,也与现代一样,有正式官员,就是在职的;而定员外所增值的一些官员,就是“员外”,也就是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这是由于一些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安排直接做官的、而他们又有做官资格的人,就作为“员外”,成为“候补官员”。

《水浒传》里,有一个英雄人物——卢俊义,就是一位员外。卢员外,号称玉麒麟。服拥有“麒麟黄金枪”、“麒麟黄金兽”、“麒麟黄金甲”,所在号称河北三绝。此人不但生长玉树临风,貌如天神;且武艺高强,富甲一方,以慷慨仗义,而英名远播。

其实,这种“员外郎”的官名,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据记载:

一、三国魏末政府设置了一个职务叫做“员外散骑常侍”,到了晋朝又设置了“员外散骑侍郎”。后来,很多朝代都设置了一些官职如: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直到隋开皇六年(568),隋文帝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是郎中(各司正职)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民间俗称为“员外”。

二、南北朝的时候,又施行了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可见都是在官名上加“员外”。

三、到了隋开皇六年的时候,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四、唐、宋、辽、金,元属中书省,除了沿其制,“员外”之外,还有“郎中”,并且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而“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并且,这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

四、此外,清代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

据说,“员外”成为“编制定员”之事,还是在唐朝的贞观时期之前,因为当时的皇帝李隆基觉得此官职过低,便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而被录取的便成了“编制人员”,并一直延续下来。 因此,“员外”主要是称呼这类特殊的人。

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明清两朝的员外郎是“从五品”,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副厅级”比县令的“正七品”(正处级)还要高。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熟知的清朝名臣李卫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员外郎”,当然也是花钱买来的。

“员外”虽然以字面意思讲像是编外人员,但确确实实是国家副部级领导。

到了清朝,六部权力缩水,员外郎成了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挂钩,反而成了一种皇帝封赏的虚职。

这就让“员外”慢慢的和财富联系上了,只要你足够有钱,就可以捐一个恩官员外当当。

所以,很多的地主和商人都有了“员外”这种官职。

据说,在现今临沂的费县,还有个“员外庄”。该村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相传此地原有一座佛爷庙,寺庙的院墙外边曾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称为“员外庄”。当时,在民间知名度很高,所以村子就逐渐被称为“员外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