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著名清官包拯 他是否有后代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这世代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而包拯在婚姻子孙中,却令人困惑。因为包拯唯一的儿子和孙子,都先他而去世,为何后代却能儿孙满堂。

包拯因为为百姓除暴安良被人们所熟知流传至今,大家之所以不知道包拯有没有成亲完全就是因为包拯所做的事情完全压盖住了包拯的感情事迹,包拯在当时也是有妻子的但是只有一个,根据一些书籍上面的记载,包拯的妻子不是一个大官的女儿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女。两个人相遇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直到包拯做官之后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妻子。包拯当上了大官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妻子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包拯的妻子也给包拯生了三个儿子,包拯深知道朝廷的里面的心机所以包拯就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去朝廷做官,反而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包拯其实一生娶了2个妻子和一个妾室,第一任原配是李氏,不幸的是李氏嫁给了他仅仅1年就去世了,自然也没能为包拯生儿育女。接着第二任妻子是董氏。董氏是位好妻子,她贤良淑德,对夫君十分好,而且对待长辈也极为孝顺。

更难得的是,她还经常帮包拯出注意,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内助。后来董氏为夫君生了1个儿子2个女儿,儿子取名为包繶。等到儿女长大后,儿子娶了妻子崔氏,女儿也前后出嫁,到这时他们一家的生活都十分顺遂。

包繶婚后,和妻子关系十分和谐,还为包拯生了一个孙子。可惜好景不长,包繶在21岁那年去世,包拯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悲痛欲绝。儿媳崔氏更是痛不欲生,但最终她还是在伤心之余伺候公婆。包拯夫妇看不下去,劝其回娘家再嫁,但崔氏果断拒绝说,如果非要让她回去,她就自尽。

最后她还表示,自己这辈子一定要侍奉二老,就这样她一边抚养儿子包文辅,一边伺候公婆,日子才得以过下去,可惜祸不单行,包文辅5岁的时候也过早夭折,这一次这个家族更加悲痛,自此包拯也算是没有后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

包拯之前有一个妾孙氏,后来在他59岁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孙氏被赶回了娘家,但包拯不知,孙氏已经怀孕了,儿媳崔氏知道后,悄悄对孙氏给予帮助,孙氏也争气,生下了儿子包衍,崔氏十分高兴,觉得包拯后继有人。

包拯过60大寿时,崔氏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包拯,包拯十分高兴,直到1062年,他突发去世。这时的崔氏担起了重任,她将包衍改为包绥,抚养其成人,期间一直重视他的教育,包绥不负众望,成为朝中官员,而且同样十分廉洁。而崔氏的事迹感动了天下人,皇帝都给予嘉奖。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时人也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据此可见,包拯的为人已清正刚直得近乎执拗,甚至还有些不近人情,然而,这也正是他与一些庸吏的根本不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