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元璋设下的规定 到了朱棣这一代就直接逆其而行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成功当上皇帝后,他开始了劳模生活,为了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更好的统治天下,他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完美的制度,其中有一点可以说很实用,那便是朱元璋制定了一铁律,但是朱棣上位就废弃,结果就此埋下明朝灭亡的祸根。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朱重八从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苦,他不想让自己的子孙万一哪天也有这样的生活,同时也为了保证大明的万代江山,他劳心劳力制定了诸多规定,其中有一条便是“宦官不得干政”。

他知道,许多朝代灭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宦官乱政,他还尤其拿大唐来举例,所以他对宦官的要求更为严苛,制度也更加严密。其中包括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职位,宦官不得读书识字,更有宦官官位得的超过四品等等。

不过有了规定之后,他还怕不能引起后人的重视,于是特地命人做了一块大牌匾放在殿内最显眼的地方,上面写着“宦官不得干政,预者斩”。不仅如此,他平时也不让宦官涉及公文,而且他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有一次一个来宦官闲来无事,谈论了朝政,朱元璋得知立马赶出宫,永不再用。

但是在朱棣即位期间此句话变成了“内臣不得擅自做主”。朱棣成功发动靖难之变,登上皇位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点不容小窥,便是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宦官勾结,准确的掌握了建文帝的动向。

还有一点原因是,太监认为朱棣登上皇位对他们有所帮助,朱棣在位期间除了将对朱元璋的命令做了变动之外,还重用宦官。朱棣在位期间曾派遣宦官李兴出使其他国家,宦官郑和下西洋。后来朱棣又增设东厂,委任宦官主持,专门侦察、刺探臣子民众的情况。

但是朱棣这样做并不能用感激二字作为解释,其根本原因是想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央集权。对于一个王朝,其是否能够长久兴旺的关键是朝中势力的相互制衡。

朱元璋在位期间,废除宰相一职,独揽政事。表面上看来,此种做法加强了自身权利,但是实则达不到效率。利用宦官的特殊身份,以求达到朝廷势力的相互制衡才应该是朱棣重用宦官的根本目的。

小编觉得,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制定的一些列铁律,看似坚不可摧,但没想到仅仅传了1代就在朱棣手中废弃,他的千秋万代也终毁于此,不知他地下有知,会如何教训这些子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