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慈禧身边的李莲英为什么能不招人嫉恨?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她也是当时清朝权力最高的人,同时她也喜怒无常,身边有一个叫做李莲英的宦官一直跟着,那么这个李莲英是什么人能在慈禧身边一直伺候下去而不招人嫉恨?

慈禧是一个多变多疑、心狠手辣的政客,同时也是一个孤独无依、寂寞软弱的女人。在三四十年的相处中,慈禧与李莲英主仆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牢固又脆弱、既温暖又冷酷的奇特感情。慈禧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又历经两次政变,晚年国事江河日下,可以说一生坎坷。作为一个独裁者,她捍卫自己的权力,生杀予夺,不择手段;作为一个女人,她又敏感自尊,一旦被触犯,会变得理智全失,疯狂极端,视人命和国事如同草芥。

像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每天陪伴在慈禧左右,就如同走钢丝,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他更像一条老狗,忠诚、勤勉、有眼力见儿:主人开心,它欢腾跳跃;主人寂寞,它静静陪伴;主人恼怒,它是出气筒;主人担责,它是替罪羊。

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拿捏着分寸,同时还不能让主子感觉出你在拿捏分寸,而是觉得你出于至诚和爱戴。李莲英拿捏的不错。慈禧对光绪非常严厉,有时候,光绪皇帝惹太后不高兴了,被罚跪,很长时间不敢起来。李莲英就装作心疼太后的样子,呵斥光绪:你怎么又惹老佛爷不高兴了,还不赶紧走!光绪这才站起来退了下去,也替太后解了围。

戊戌之后,慈禧觉得,自己倾注全部身心培养调教的皇帝居然背叛,怒不可遏。宫女太监、外廷大臣都选边站,惟恐惹怒太后。李莲英却仍旧保持着对帝、后的忠诚,光绪被囚禁在瀛台的时候,慈禧派人送去的食物都非常粗劣,李莲英常借请安的机会,将糕点藏在袖子里带给光绪。在慈禧与光绪西逃的路上,他见光绪身上衣服单薄,便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光绪。

为此,李莲英一度受到慈禧冷落,但他宠辱不惊,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最终还是得到了太后的理解。李莲英一直刻意低调行事。他40岁生日,慈禧特意下旨,赏他一桌菜,算是极大的荣宠。依李莲英当时的身份地位,又是40整寿,排场大一些也无可厚非,多少人都巴不得借机会献媚呢。但他只摆了一桌,请了几个老一辈的太监、同辈的好友和几个徒弟。李莲英说,多给老太后磕几个头,多给皇上、皇后磕几个头,多给爹妈磕几个头,我就心平气和地过生日了。

李莲英46岁那年,慈禧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在太监中是前所未有的。雍正爷曾经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肯为李莲英突破祖制,可见他一贯的做事态度和风格,深得慈禧欣赏。李莲英受尽慈禧恩宠,做到敬事房大总管,却始终未曾离开慈禧,这令很多人不解。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种可能是慈禧舍不得。几十年间,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善解人意,能把太后伺候得服服帖帖的,只有安德海和李莲英;尽管李莲英恪守祖训,从不干预政事,但他是太后身边的红人,御史们或者不知内情,或者沽名钓誉,或者出于对太后不满又不敢直接指责,一直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弹劾呢?

李莲英刚掉到慈禧身边时,太监安德海正得慈禧宠爱,是太后面前的大红人。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德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而李莲英则不同,他虽然是慈禧的红人,却不轻狂,又生性圆滑,所以能在宫中不招人嫉恨。

慈禧太后爱看京戏,常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要什么?”慈禧心情不错,并未发怒。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是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这也能看的出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所以能不招人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