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终前的遗言 暗示李莲英 李莲英慌忙出宫
他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在清朝所有太监中官品最高、权威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权监。他就是李莲英,说起李莲英相信 大家都不陌生吧,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汉族,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那些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李莲英在慈禧面前作了四十几年的权监,真可谓是宫中少有的不倒翁。慈禧自咸丰一朝开始预闻政事,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咸丰死后,慈禧又收服了恭亲王奕欣,权倾同治、光绪两朝,钦定了溥仪上位,可以说主宰了晚清的气数和命运。但就是这样一个铁血手段的女强人,在临死前却留下了这样一段遗言。
在光绪帝被毒死的第二天,慈禧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尽管当时的太医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保住她的性命。慈禧也知道自己的大限以至,于是草草的安排了溥仪的接班事宜后,召集王公大臣到病床前交代后事,说道:“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如今她的临终遗言还是这样的,简直就是笑话,作为太后,不以身作则还控制皇帝,清朝也就她一个女人执政,她到底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别人听的呀。
她的遗言第二句话就是不能够重用太监。因为在明朝,魏忠贤被重用,导致国家一蹶不振。然而慈禧这个女人就她自己重用太监,她自己的两个宠爱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哪个不是因为慈禧的喜爱而得到提拔。更何况李莲英有要办的事都去找慈禧帮忙。她的这句遗言简直就是打自己的脸。
罢,她又对身边人说道:“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此时的慈禧还如素日一般,头脑清晰,神志清醒,旁人观之为和蔼可亲。
慈禧的意思的说,不能让一般的女子把持朝政,如果有的话起码要跟自己一样的能力才行,下一辈的女子们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要防止后面的太后们有样学样,葬送了大清江山。但其实大清就是毁在她手里的。前半句还没有什么,可是这后半句就把李莲英吓得半死了,慈禧的后半句话明显是针对自己而说,明朝就是因为太监专权而亡,恐怕慈禧死后自己会被人拿来开刀。李莲英被吓出一身冷汗,赶紧离开了皇宫。
慈禧的这两句遗言,都是她自己亲自验证的,难道死后才知道这两点是多么重要?她根本不能说服任何人,大家反而觉得慈禧这两句话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