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靖康之耻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宋朝是历史的经济强国,但是由于当时崇文抑武,所以导致当时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在北方人逐渐强大起来之后,终于对软弱的宋朝给予了重击,发生了靖康之耻。
在当皇帝之前,赵佶是一位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的有为青年,朝野上下的口碑都不错。当时的皇子们大多喜欢声色犬马,唯独赵佶每天沉淀在艺术的海洋里,这个爱好被当世所推崇。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个儿子,原本是做不了皇帝的。哥哥宋哲宗赵煦虽然在位15年,去世时仅有24岁,没有留下儿子。如果依照兄终弟及,赵佶也有五个兄弟,可是太后把绣球抛给了他。尽管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说赵佶太轻佻,不适合当皇帝,可是在向太后、蔡卞等人的支持下登基为帝。就这样,文艺青年赵佶转身一变,成为了宋徽宗。
1126年,金国以宋朝背约为由,出动大军南下。当时金国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强悍,河北地区的宋军久不上阵,完全不是金军的对手。宋朝的一个文官对金军的的形容是:“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宋徽宗在听到这样的报告之后,吓得魂不附体。他命令太子赵桓监国,而自己准备逃往南方。但是其他官员认为任命太子监国,不如直接传位于太子。宋徽宗在情急之下,答应了官员们的要求。最扯的是赵桓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自己的太子当得好好的。突然间几个太监就把他带走了,把皇帝的衮服穿在了他的身上。就这样,赵桓在哭哭啼啼的情况下登基了,当时金军即将兵临城下。而宋徽宗早就一溜烟跑了,赵桓成了替罪羊。
宋钦宗赵桓登基之后, 所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打退金军。宋朝的文官们太扯了,一帮文官们建议赵桓逃往关中。理由是那里有战斗力强悍的西北军团,而且关中易守难攻。问题是金军已经快到了,这个时候根本就跑不过快速推进的骑兵军团。紧接着,赵桓的皇后带着儿子也逃出了开封。赵桓在这一刺激下,也准备逃跑。幸亏李纲一再的劝谏,在把宋钦宗留在了开封。李纲也确实有能力,他在很短的时间里部署了比较完备的城防。金国人善于野战,并不善于攻城,尤其是开封这样的首都难度系数更大。金军的几次攻城都被宋军击退,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金国士兵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各方面的作用下,金国皇帝命令军队撤军。
已经逃往南方的宋徽宗在听说金军撤走了以后,也带着自己的领导班子回到了开封。很明显,当初让出皇位是迫不得已,现在他希望夺回皇位。请注意,在中国的历史中,皇帝是国家的统治者,太上皇的统治是没有合法性的。但是刚刚回到开封,宋徽宗就被自己的儿子软禁在了宫里。在击退金军之后,赵桓已经不想再把皇位吐出来了。没过多久,宋徽宗的生日到了。虽然赵桓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但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赵桓前往后宫为父亲祝寿,在宴席上,宋徽宗端着一杯酒给赵桓。父亲给儿子端的酒,按理说无论如何也得喝。但是赵桓担心这酒里有毒,说什么就是不喝。在这一次时间中,赵桓深深的伤透了宋徽宗的心。
金国的撤退只是暂时的,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一点宋朝方面是明白的。宋徽宗给赵桓商量,宋徽宗的意思是我们爷俩不能都在开封,万一开封城破,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就完了。因此宋徽宗希望赵桓能够放他去西京洛阳,这样一来,还可以有一个备胎。并且自己可以在洛阳招募军队,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增援开封。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宋徽宗的见解是正确的。但是赵桓却担心自己的老爹是要跑到洛阳另立中央,赵桓拒绝了宋徽宗的建议。就这样,这父子二人一直留在开封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战备。果不其然,就在这年冬天,金军再次南下,而且出动的军队也更多。
面对金军兵临城下的态势,宋钦宗相信了一个道士的鬼话,要摆什么六丁六甲阵。结果阵型没有成功,开封的城门却被金军占领了。宋钦宗赵桓前往金军大营谈判。但被金国人扣押。到了这个时候,宋徽宗就成了开封城内唯一说话好使的人。狡猾的金国人不断的使阴招,金国人宣称可以由宋徽宗换回宋钦宗。这很明显就是金国人的把戏,宋朝大臣张叔夜跪谏宋徽宗不要前往金军大营。一旦你们父子全去了,大宋朝就真的完了。但是这个时候,那最后一点父爱冲昏了宋徽宗的头脑。他认为只要自己去就可以换回儿子,他还真的去了。结果当然是有去无回,开封城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再然后,金国人把宋朝的皇帝、后宫、贵族、大臣等2000多人全部押回了北方。
靖康之耻的影响首先从当时的情况上,可以说完全击破了宋朝高层统治的信心。后来即位的南宋高宗赵构更是将对金国的政策倾向于求和而不是力图光复中原。金兵破城后的烧杀抢掠及被俘虏的王室大臣遭遇。严重打击了当朝统治者的信心,偏安一隅似乎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所此影响,北进抗金的岳飞等将士浴血拼杀,刚取得一定战果就立即被“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兵。使南宋在战略态势上完全陷于被动之中。虽说南宋最终灭亡是有多种原因,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结果,但靖康之耻的影响视乎都一直伴随着整个南宋,信心上的溃败负面影响深远、深刻。